首页资讯商务会员钢材特钢不锈炉料铁矿废钢煤焦铁合金有色新能源化工水泥财经指数人才会展钢厂海外研究统计数据期货论坛搜索导航短信En
当前位置:钢之家 > 钢铁论坛
   
搜索
显示模式:
查看: 106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冲破桎梏天地宽——记改革开放的启动与初见成效

[复制链接]

977

主题

1475

回帖

4433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6-29 22:08:1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深圳经济特区是邓小平同志亲自倡导设立的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1980年的深圳还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仅有3万多人口、两三条小街道;28年后的今天,深圳已成为拥有超千万人口、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的现代化大都市。其发展速度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史上的奇迹,印证了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战略先机。图为游客在深圳莲花山公园瞻仰邓小平同志塑像(11月26日摄)。 新华社记者 陈学思 摄

    新华网北京6月14日电(记者王宇、彭勇)在深圳最为繁华的深南大道上,一尊名为《闯》的金属雕塑吸引着南来北往的行人:一位巨人正使出浑身力量,张开双臂撑开门框,在他的努力下,大门终于打开,新的天地出现在他的面前。

    这一充满视觉冲击力的雕塑,述说着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的艰难发轫。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后,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的改革开放进入新的阶段,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农业生产出现了多年未有的迅速发展局面。然而,与农村的改革相比,其他各项改革还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要想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要想促进生产力的大发展,就必须改变旧的计划经济体制,全面推进改革开放。



    1984年10月20日,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实现了我们党经济理论上的重大突破。 新华社发(资料照片)

    1984年10月20日,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根据十二大确定的任务,决定适时地把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进行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会议讨论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决定阐明了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规定了改革的方向、性质、任务和各项基本政策,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确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为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决定是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中国改革由此全面展开。曾参与起草决定的原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高尚全认为,把“商品经济”写入党的文件,这是对原有计划经济模式的重大突破,从而使中国经济社会得以迅速改变过去的面貌。






    上图:开发前的深圳蛇口老街(1979年5月23日摄)。下图:高楼林立的深圳蛇口工业区(2008年10月10日摄)。1979年,中共中央作出了创办经济特区的决策。以创办经济特区为标志,中国的对外开放迈出了重要步伐。 新华社发(资料图片)

    当时的中国社会,尽管已进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但多年计划经济模式下经济运行的弊端正充分显露:由于政企职责不分,生产领域出现了“一统就死、一死就放、一放就乱、一乱就统”的状况,压抑了企业积极性、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那时报刊上随处可见的漫画对这一问题有过生动的描绘:一家工厂为了购进一台打字机,上上下下跑了几十个部门,最后终于在政府主管部门的办公桌上盖完了最后一个章,这时这家工厂需打印的文稿已经堆了半个房间。

    此外,产权不清,权责不明,也成为当时计划经济体制下制约职工积极性、创造性的一大弊端。当时有报刊曾经对一个300人的国有工厂职工做过一项匿名问卷调查,面对“看到有人拿公家的财物你会怎么办”的问题,结果只有14个人选择“去阻止”,220个人选择“不关我的事”,60多个人选择“你拿我也拿”。“国外有个加拿大,中国有个大家拿”,成为当时颇为流行的口头语。



    上世纪80年代的上海市场,过去紧俏的工业品已陆续取消凭票供应的办法,广大消费者储币待购、持币选购的情况逐步减少,为了适应市场的新变化,上海商业部门努力改善经营管理,加强市场预测,使产品更加适销对路,满足顾客的需要。 新华社发(资料照片)

    突破计划经济体制后,提出了商品经济,进而又提出了市场经济,这种体制上的变革调动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经济学家吴敬琏回忆称,人们发现这一新模式就是现代国家中普遍流行的市场经济模式,它可以更好地决定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为谁生产、如何分配等微观经济问题。





    理论上的突破,使这次全会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伟大历程进入以城市为重点的改革阶段。此后,改革重点开始从农村转向城市,国家对经济的计划管理权限逐步下放,缩小了指令性计划,扩大了指导性计划,国家宏观调控的范围和方式得到调整和改进,经济建设呈现出全新的局面。



    中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于1990年11月26日宣告成立并于12月中旬正式开业。图为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大会会场。 新华社发(资料照片)



    第一家合资企业诞生、第一个股份制公司成立、第一批股票发行、第一个企业家群体出现……上世纪80年代中期,经济领域中一个个新鲜事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对此海外人士评论称:改革为社会主义中国找到了一条迥别于苏联的新路,中国经济“活”起来了。

    就在全面启动改革的同时,我国也在不断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随着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的成立,开放的气息席卷神州大地。敏锐的西方媒体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在1984年五一节前夕美国《时代》杂志上,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成为这一期的封面人物。画面上,这个穿着军大衣的年轻人手拿可口可乐,面露微笑,对新世界和新生活充满期待。

    而就在此后不久,中央作出了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决定。1984年5月4日,中央正式决定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扩大城市权限和给予外商投资者若干优惠政策,改革现行的某些管理制度,增强城市及企业对外经济活动的活力。



    1980年4月10日,北京航空食品公司被批准成立,5月1日公司在北京正式挂牌。这是改革开放后全国第一家合资企业。图为北京航空食品公司厨师长、法国人孟培沙(左二)和助理厨师长、香港同胞邓耀全(右二)等在一起研究航空菜肴的配制(1986年5月摄)。 新华社发(资料照片)

    经济学家认为,对外开放既是经济改革的重要推动力量,同时也是经济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从引入国外资源到引入市场经济制度的转变,不仅形成了我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全方位开放格局,而且为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造就了不可逆的历史趋势。而更为深远的意义是,中国开始以更加自信和开放的姿态,迎来了平稳快速发展。

    1984年,第23届夏季奥运会在美国洛杉矶举办,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第一次正式组团参加的一届奥运会,当时金牌榜第四位的成绩让世人惊叹。而更让世人想不到的是,24年之后,在北京的“鸟巢”,中国即首次成功举办奥运会。从体育代表团第一次走出国门到打开国门成功举办盛会,背后的原因就是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的伟大创举,使我国经济建设得以迅速发展。到1987年,国民收入达到9153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13780亿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到5820亿元,均达到1983年的两倍,而对外贸易量、吸引外资金额更是增长超过3倍,城乡人均收入也增长了两到三倍。



    市民在深圳市深南大道旁的邓小平画像前广场上休闲(2008年10月14日摄)。 新华社发(资料照片)



这是深圳街头“拓荒牛”雕塑。 新华社发(资料照片)

    改革开放的成功得到了国外学者的高度评价。美国洛杉矶太平洋国际政治研究所研究人员齐迈克称:“中国共产党的决策客观上给中国和世界带来了巨大变化,极大地改善了中国人民的生活,仅凭这一点,我就要给中国共产党打一个高分。”他认为,中国改革之所以成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富有智慧的中国人民不断突破禁区,并把一系列重大措施付诸实施。

    这是中国当代经济史上风云激荡的时期,这是中国改革开放艰难发轫的年代,由此,中国社会开启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
评论本文或转发至:
※ ※ ※ 本文纯属【流星蝴蝶剑】个人意见,与【钢铁论坛 | 钢之家钢铁网】立场无关※ ※ ※
回复 快速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关于钢之家|联系方式 |服务项目|服务报价|技术服务|在线订购|企业短信|会员注册 | 网站动态|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与建议|在线客服|我要纠错 |==

您希望联系哪位客服?(单击选择)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