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06-4-25
- 最后登录
- 1970-1-1
- 阅读权限
- 10
- 积分
- 11
- 精华
- 0
- 帖子
- 1
|
贷款利率, 而非存款准备金率,自中国央行副行长吴晓灵三月中旬发出适度调控市场流动性的“窗口指导”以来,对央行的另一只靴子, 市场猜测已久,终于在昨天晚上砰然落地: 从2006年4月28日起,央行将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58%提高到5.85%;六个月的贷款利率,也由5。22%升至5。40%;其他各档次贷款利率也相应调整。金融机构存款利率保持不变。
是市场错了,还是央行错了?在利率调整后的实施效果出来之前,目前无法作评判。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在央行动利率工具后,短期内将不会再动用其他货币工具:市场、媒体和经常学家“合唱”的准备金率上调预测,可能彻底破产。
不过,值得怀疑的是,中国央行升息是否多此一举?或者说只是央行为配合宏观调控而作出的一种姿态,是“做秀”?因为自贷款利率上限在前年打开后,金融机构的贷款一直实施下限管理,而市场实行的贷款利率已经远高于央行此次调整后的贷款基准利率。
据央行今年初出台的2005年货币执行报告,去年第四季度,一年期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07%,为基准利率的1。09%倍。也就是说,去年第四季度的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已经高于这次央行调整后贷款基准利率22个基点。
而且,根据此报告,2005年第四季度全部机构发放的贷款中,实行上浮利率的贷款,占比为49。24%,远高于实行下浮利率的贷款和实行基准利率的贷款,而且,实行下浮利率的贷款占比只有24。29%。
对央行这种貌似“无用功”的作为,一个可能的解释是:今年一季度以来,金融机构实行贷款利率下浮和基准利率的比重大幅增加,而实行上浮利率的比重却大幅减少,从而引致央行升息以调整失衡的结构。在今年一季度的货币政策报告出来之前,这纯属猜测,否则,贷款利率上升实在多此一举。
无独有偶。 这次升息之前,有消息传出,中国央行日前召集数家大型银行召开会议, 明确指出票据直贴利率不得低于央行公布的再贴现利率。而与之同时,中国最大的国有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其票据直贴利率日前也从1。8%飚升到2。7%,虽然无迹象表明此举来自央行授意,但是这种无异于自杀的行为,耐人寻味。
遗憾的是,由于此前市场的眼球都盯在准备金率上,从而对这两个消息无动于衷。事实上,在目前贴现利率和再贴现率倒挂的情形下,将贴现率调至再贴现以上,这是央行2001年以来的首次,同时也意味着央行变相在票据市场升息,而票据贷款也是今年一季度贷款大幅增长的主要组成。
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可能迫在眉睫。虽然美联储升息尚未停止,中美利差已经较前二年急剧加大,但是中国央行此次升息,会不会再次引致“热钱”嗜腥而来,从而使中国的货币政策再次失效?这也是中国央行和外汇管理部门动用利率政策后必须考虑的后果。虽然此次升的仅是贷款利率。
中国此前已经有此教训。2004年10月前,本来国际热钱对人民币逐利的预期已经接近偃旗息鼓,但是当年10月份,中国央行升高利率后,国际热钱卷土重来,致使外汇储备在10月后急据攀升,从而使中国的货币政策再陷维谷。
中国央行动用货币政策工具,不照常理出牌,肯定是深思熟虑,或是成竹在胸。但是,作为国家货币政策的执行部门,央行完全可以向市场提供一货币政策的决策依据,而不是用一句“为了进一步巩固宏观调控成果”敷衍了事,否则,一头雾水的市场,肯定会用“脚”置疑或者发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