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04-10-21
- 最后登录
- 2020-6-21
- 阅读权限
- 80
- 积分
- 12386
- 精华
- 0
- 帖子
- 3827
|
投资和消费关系问题、产业结构和工业化道路的选择问题、以及区域增长的格局和区域差距三个问题,是当前在讨论中国中长期发展的热点问题。这几个题目与当前“十一五”规划问题是相关的,在此作一讨论。 投资和消费
中国投资率和消费率的讨论是当前我们考虑中国中长期发展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达到9.4%。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投资率也持续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在此仅包括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的产业构成,第一产业投资在整个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很小,这些年来基本保持在1%-2%左右。上个世纪90年代,第二产业投资所占的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投资比重呈上升趋势,特别是1997年以后上升的速度较快。近年来,第三产业所占的投资比重稍有下降,但是仍然高于1997年的水平。1997年以前,第二产业投资所占比重要高于第三产业,之后第三产业的投资比重始终高于第二产业。
从第三产业内部来看,其投资结构变化有以下特点:一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投资所占的比重变化趋势与整个第三产业投资所占比重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呈不断上升之势,1998-2001年保持在28%以上。近年来虽稍有下降,但仍然比1990年上升了10多个百分点。二是,社会服务业(主要是城市公共设施建设)投资所占比重90年代后期一直攀升。2003年,投资所占的比重比1996年所占比重上升了6个百分点,比1990年上升了9个百分点。三是,自1997年起,地质勘探和水利部门的投资比重也有所上升。这三个部门投资比重上升是支持第三产业投资比重变化的主要因素,而它们又都是基础设施部门。在经济发展中,基础设施对各部门生产率的提高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对第二产业的投资与生产能力增加高度相关。从第二产业内部来看,制造业投资的变化趋势和第二产业的变化趋势基本上是同步的,都经历了1990年以来有所下降、2000年以后不断上升的过程。分析2000-2004年制造业内部各部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对整个制造业投资增长的贡献份额,可以看出制造业投资的快速扩张主要来源于几个部门。具体来讲,近几年制造业投资快速增长来自于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纺织业、医药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行业的快速扩张的拉动。
在投资中还有一部分这也是需要我们注意的,就是住房投资。在支出法gdp核算中,居民的房产投资是计入到固定资产形成当中,而非居民最终消费。这些年,特别是从1997年以后,随着住房商品化的步伐加快,居民在住房方面的开支是很大的,包括买房和装修。在支出法gdp核算中,装修和房租都计入消费,居民的房产投资是计入到固定资产形成当中,而非居民最终消费。根据有关研究,1998年以来居民房产投资占gdp的比重大幅上升,由1998年的不到3%上升到2003年的5.6%,这个份额还是比较高的。华坤女性消费指导中心针对妇女消费进行了调查。我们知道中国的消费大部分是通过妇女花出去,因此这个调查大体可以反映居民消费的结构。这个凋查显示,在已婚女性中,有19.8%的人认为2005年用于家庭的最大的一笔开支,“买房”居第一位。今后居民住房投资可能还会保持比较高的份额。而这部分投资与生产能力增加的关系不大,但是与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密切相关。
下面我们对国际上各国投资率进行比较。世界各国的投资率水平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程度)几乎无关,不存在同一发展水平的国家均具有大约一致的投资率,低收入国家也有高投资率的,也有不少是低投资率的,中等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也有一些高投资率、也有低投资率。如果从全世界的数据来看,投资率本身跟收入水平并没有特别明显的相关关系,并不是随着收入的提高,投资率就会下降。但是投资率往往更多与该国居民消费行为、储蓄习惯等因素有关。例如,无论是在低收入、中收入、高收入国家中,亚洲国家的投资率都是比较高的。
相对于世界平均水平而言,东亚大多数国家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投资率水平。比较东亚几个曾与中国一样保持过长期增长的新加坡、日本、韩国和中国香港的投资率,我们还可以看出各东亚国家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都曾维持过一段相对较高的投资率水平。但在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时期,投资率都呈现出一个逐步下降的趋势。各国(地区)都出现了投资率由高到低的逐渐转变过程,但这个转折点在各国/地区人均gdp水平上的出现时间却很不一致。如日本大致在15880美元左右,而韩国则在12340美元左右,新加坡则大致在7490美元左右,香港则在2.162万美元左右。
通过对于投资和消费不同角度的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
1.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投资率整体水平有所上升,消费率水平有所下降。具体来讲,90年代以来的平均投资率比80年代高出3个百分点左右,消费率下降了人约6个百分点。从变化趋势来看,投资率呈现出较强的波动性,相比而言消费率的变化较为稳定。
2.上个世纪90年代末以来,有三方面的因素支持了高投资率:一是对交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公共设施建设投资的比重上升,这也是第三产业投资比重上升的主要原因;二是某些制造业部门投资的短期波动,主要是钢铁、电解铝、水泥、纺织、汽车等行业,这些部门投资增长对整个制造业投资扩张贡献达到了60%左右;三是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升级和住房制度改革,居民住宅投资的扩张成为导致投资率上升的另外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
3.交通运输、邮电和通信及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公共设施建设投资都属于非生产性投资。这些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设施建设对整个经济不会带来很大的波动性影响,在一定程度会改善整个经济运行环境,减少交易成本,促进资源更加合理的配置,同时改善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条件。从长期来看,我国基础设施的整体状况还比较落后,不同地区发展的差异较大,城市化水平还相对较低,未来的需求和发展空间仍然很大。
4.按照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居民的购买住宅支出被列入投资而非消费,而这部分投资同样也属于非生产性投资,它也不会对未来的生产能力产生影响,但的确拉动了需求。同时我们应该看到,由于住宅投资的快速增长带来了居民居住条件的改善,尤其是城市居民。这对于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人口的增长、城市化水平快速推进以及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全社会对于住宅的需求仍将不断提高。
5.通过国际比较可以发现,投资率往往更多与该国居民消费行为、储蓄习惯等因素有关,而与该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关系不大,不存在着发展中国家投资率普遍高于发达国家的规律;从世界范围来看,东亚及太平洋地区的国家投资率水平相对较高;而且东亚比较发达的国家或地区都经历了一个投资率由高到低的过程。虽然各自的转折点不同,但普遍发生在人均gdp为7000美元以后。
6.我国是一个较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发展的任务仍然很重。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人口持续增长,城市化水平的快速推进以及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等因素将使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公共设施建设以及住宅建设投资快速增长,使投资率继续维持在较高水平。但是,也应看到某些部门生产性投资的波动也会带来投资率的一定波动,而对这些部门过度投资将会造成生产能力的过剩和投资效率的下降。 产业结构和工业化道路选择
在“十一五”规划建议中,产业结构调整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发展先进制造业,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这是“十一五”期间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
考虑“十一五”期间产业选择要从长计议。制定5年规划的时候,往往会受到制定规划那一年宏观形势的影响。我们在制定“九五”计划的时候,我国经济过热,需要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有人认为“九五”时期要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甚至要坚持20年。但是到1998年以后,就不能再实行适度从紧的宏观政策了,而要转向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我们在做“十一五”规划的时候,难免会受到这两年宏观形势中一些因素的影响,比如说对电力的判断。有的市县规划中说,怎样加快电力的发展、怎样解决电力的制约问题。但是实际上从目前来看,电力供需形势可能在2006年就会发生改变。如果把短期的判断加在长期影响中,就可能会对我们的未来发展产生一些影响。因此,我们要判断,哪些是长期对我们经济产生作用的因素,哪些可能是短期波动的因素。比如说,原材料对很多能源原料的制约,这是一个长期因素。但是,对于供需矛盾,往往是短期因素。
我国目前是否处于重化工业阶段,这是学术界争论的问题之一。有人认为,重化工道路是我们的必经之路,主要根据是上世纪30年代发展经济学的论著,以及60年代钱纳利的论著,分析发达国家工业化的道路得出,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人均gdp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就会经历一个重化工业阶段。但是,从现在来看这是不是一个必然的阶段?
在当时的条件下,工业化的理论经常用重工业占的比重来说明国家的工业化程度有多高。这在上世纪30年代是对的。因为在那个时代,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纺织业相比,重工业是资金密集型或者技术密集型,重工业占比较大的时候,说明这个国家技术水平较高。但是,当今的时代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含量比较高,但不一定是重工业。所以现在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产业分类,不再用轻重工业,而是按照技术含量划分。根据不同时代的特点,我们不能照搬过去工业化有关理论。从国际的经验来讲,也不是说所有的国家都必经这样一个阶段。即使是韩国和日本在高速发展阶段,也就是重化工阶段以后,经历了痛苦的调整阶段。无论经济上、政治上都经历了很严峻的考验。韩国到现在发展比较好,也主要依靠高新技术的产业,我们不要重蹈别人的教训。
目前根据中国的国情,我们必须要考虑到选择适合我们国情的发展道路。虽然我们国家人口非常多,耕地面积和水资源占有量、林木资源人均占有量都是非常低的,像耕地面积人均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水资源人均水平是四分之一,林木资源是十分之一多一些。其他矿产资源也是非常少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说用我们自己稀缺的资源、土地和水支撑资源密集型的重化工业,显然是不可持续的。2005年,我们国内钢铁价格已经低于世界的价格,所以2005年出口比较旺盛,钢铁企业盈利了。如果从国家角度算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环境资源这个大账,那就很不合算。地方政府支持重化工工业项目时是很有积极性的,除了追求gdp这个指标以外,实际上更实惠的是税收。但是从全局和长远来看,我们不能再按这个道路走下去。
我们已经提到,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产业分类,不是按照传统的轻重工业,而是按照技术密集型进行产业划分。在目前、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以后,技术密集型的产业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它的增长前景比较好,都是增长比较快的一些行业,增加值率比较高,产业技术比较复杂,因此容易保持比较优势。因为技术的门槛比较高,别人要想追赶它可能是比较困难的;从国际市场上来讲,贸易前景都比较好。所以在产业分类中,联合国工发组织按照产业分类把制造业分为四类,资源性产业、低技术制造业、中技术产业和高技术产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