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商务会员钢材特钢不锈炉料铁矿废钢煤焦铁合金有色新能源化工水泥财经指数人才会展钢厂海外研究统计数据期货论坛搜索导航短信En
当前位置:钢之家 > 钢铁论坛
   
搜索
显示模式:
查看: 2006|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你是否曾经冷漠的对待过他们?

[复制链接]

34

主题

234

回帖

24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5-20 23:37:1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一个是拾荒大叔,一个是乞讨老汉,一个是残疾乞讨少年,他们对地震灾区进行了捐助,没有人号召他们。你是否曾经因讨厌他们而对他们白眼,你是否曾经嫌他们肮脏而掩鼻而过,你是否曾经感到自己无力施舍而逃避他们的眼神?对于他们的举动,我无法用言语来表达自己的感受,“震撼”、“感动”、“内疚”、“惭愧”、“伟大”、“平凡”等等这些词语闪现在我的脑海之中,但无法组成表达自己感受的语句。而同时,对于“人性”、“人格”、“平等”、“尊重”等等问题的思考也混乱地充斥着我的头脑,让我弄不明白。但是有一点我知道了,我知道了下次再看到这些人时我该怎么做!

http_imgload1.jpg (24 KB, 下载次数: 63)

http_imgload1.jpg

复件 http_imgload1.jpg (50 KB, 下载次数: 64)

复件 http_imgload1.jpg

img[1].gif (16 KB, 下载次数: 90)

img[1].gif

评论本文或转发至:
※ ※ ※ 本文纯属【开心就好】个人意见,与【钢铁论坛 | 钢之家钢铁网】立场无关※ ※ ※
回复 快速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43

主题

3003

回帖

1900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沙发
发表于 2008-5-21 17:37:29 |只看该作者
不是每个乞丐都有这么高的觉悟的.....虽然我相信人性本善,但我也相信,这个世界上有很多骗子.

我一般看到乞丐年轻的,四肢健全绝对不给
※ ※ ※ 本文纯属【洛凌】个人意见,与【钢铁论坛 | 钢之家钢铁网】立场无关※ ※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4

主题

137

回帖

710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板凳
发表于 2008-5-22 16:20:36 |只看该作者
小时候,曾今掏出身上5块零用钱给了一个乞丐,之后在一家饮食店吃中饭,身上只有2块多,买了一碗咸菜面,正巧那个乞丐坐在离我两个位子的对面,看到他在吃大排面。=。= 至此我觉得乞丐比我有钱,从此看到那些只要四肢健全的要饭的,和用粉笔写着,缺几块钱车前回家的,我都觉得很bs。

2号线地铁上就能每天看到一个没有上腿的残疾人每天叫卖餐巾纸,因为没有双腿所以用两根拐杖支撑着挪步,脖子里挂着包,包力塞满了纸巾,但是有一次他又叫卖着一块钱一包的纸巾时,一个中年阿姨朝他包里扔进去一块钱,他两手支着拐杖不能动,所以抖了抖包从里面抖落出一块钱,滚落在那个阿姨的脚边,说着:“我不要饭,我卖餐巾纸。”

我才懂得积极对待生活的态度。 对于那些确实正真需要帮助的人,我们是不会拒绝的。
※ ※ ※ 本文纯属【boto】个人意见,与【钢铁论坛 | 钢之家钢铁网】立场无关※ ※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主题

234

回帖

24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地板
发表于 2008-5-23 02:32:33 |只看该作者
引用:
洛凌 发表于 2008-5-21 17:37
不是每个乞丐都有这么高的觉悟的.....虽然我相信人性本善,但我也相信,这个世界上有很多骗子.

我一般看到乞丐年轻的,四肢健全绝对不给
我意识到组织不好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是源于知识的匮乏,我此我补了一下课,七补八补结果发现需要研究哲学。

我试想了一下,为什么我们会对这次地震之后社会上的“善”、“爱”之“人性”以及“舍己救人”、“先人后己”、“奋不顾身”等高尚品德而感动?既然感动就说明这些现象的“非常态”以及不容易做到,所以才能够感动。既然是“非常态”或者不容易做到,就说明不是顺应“人性”的。这样一推断,问题就来了,难道“人性非善”?而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要搞清楚“人性”是什么。

现代社会经常提到一个词--人性,然而人性到底是什么确没有统一的答案。有一个答案无懈可击:人性是人之共同的本性。不过,这个答案等于没有回答人性是什么。中国古代曰:食色性也;古典的西方哲学强调人之本质属性和天然权力,不能说这样的解释是对还是错,只是个认识问题。

然而要真正解释人性首先要理解“物性”的概念。物性是万事万物“求自我存在”的共性,我认为这是对物质的共性的“剥了层层皮”的终极概念。因为如果“存在”是为了“不存在”,那么显然就没有“物”了,所以物的最基本的共性一定是“求我存在”。我同时认为,对“存在”的理解是人类意识的极限,一切意识的基础就是对“存在”的认可的基础上。为什么会有“存在”是不能被证明和回答的,为什么会有“存在”这个问题就相当于问为什么会有宇宙,“宇宙”是人类认识的“存在”的极限。

扯了半天终于可以扯到“人”,人作为物的一种,必然具备物性,亦即求“求我存在”,或者“求我生存”。但是,“求我生存”显然不是人性的全部,如果是的人就不是人了,而是“物”了,为活着而活着不是被人耻笑是有道理的。人区别于物在于人有“能动”,所谓能动是指人天然的追求特定目标的创造性精神。那么既然人具备“能动”的存在就决定了人要追求精神以实现“能动”的存在。所以“求我存在”不是人性的全部,而且随着人类进步,“求我存在”占人性的比例越来越小。全面的人性是对物质和精神的需要,对物质的需要是为了“求我存在”,对精神的需要是为了实现“能动的存在”。简言之,人性是人类对物质和精神的协调追求,以实现人类“肉体和能动”的存在,亦即“求我幸福”。

这样的人性被定义为“自在人性”,它无所谓善恶,这是大自然的法则。亦即“人之初性本善“是错误的。但是,没完,由于人类是群居之人,也就是经常讲的“人是社会的人”。“人为什么是社会的人”这个问题可以回答,因为一个人活不了。但是人性是“求我幸福”,人人聚在一起既是为实现“求我幸福”,同时又会产生种种矛盾。在处理这个矛盾的过程中,“求我幸福”这种“自在人性”表现为了不同的形式,于是“自在人性”上升到了“自为人性”,亦即我们所说的“人格”、“品德”。“自在人性”既可以表现为自私自利的“自为人性”也可以表现为舍己为人的“自为人性”。人聚以社会,既是为了实现“自我幸福”的“自在人性”,同时又必须具备“舍己为人、先人后己”的“自为人性”以更好的实现“自在人性”。

所以,“自在人性”是真正的人性,是没有善恶的,人类只是为了实现“自我幸福”,是大自然法则。而“自为人性”具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倾向,一种善、一种恶,而只有善,才能最大限度的实现个体的“自我幸福”。“恶”也是为了实现“自我幸福”,而且是一条捷径,但人人“恶”,“自我幸福”是空谈;正因为如此,人类发现只有保持对个体的克制实现集体的“自我幸福”才能更好的实现个体的“自我幸福”。所以否认个体的“自我幸福”的实现是虚伪的,因为个体的“自我幸福”是人之自然的“自在人性”,否则人类就不存在了;但是由此推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则是荒唐的,因为“人不为己”是人的“自为人性”的一种,这种推论并引起的批判是混淆了人之“自在人性”和“自为人性”的概念。

结论,人性无善恶,“善恶”层面上的“人性”严格意义上讲是人性的外在表现形式,而非“人性”本身,是道德范筹。
※ ※ ※ 本文纯属【开心就好】个人意见,与【钢铁论坛 | 钢之家钢铁网】立场无关※ ※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1

主题

16472

回帖

47510

积分

管理员

相识是缘

Rank: 9Rank: 9Rank: 9

5
发表于 2008-5-26 00:43:01 |只看该作者
抱歉,此内容只有以下用户组的用户可以浏览:钢之家会员组
(注:如果你尚未注册,请先 注册 钢之家钢铁论坛,注册成功后,您可以通过 设置>>个人资料 的“基本资料”栏中输入您在钢之家网站的用户名和密码来加入钢之家会员组。)
※ ※ ※ 本文纯属【xiaoguang】个人意见,与【钢铁论坛 | 钢之家钢铁网】立场无关※ ※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7

主题

332

回帖

79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6
发表于 2008-5-26 09:39:39 |只看该作者
引用:
洛凌 发表于 2008-5-21 17:37
不是每个乞丐都有这么高的觉悟的.....虽然我相信人性本善,但我也相信,这个世界上有很多骗子.

我一般看到乞丐年轻的,四肢健全绝对不给

没有对与错,只有美与丑。对与错是因为个人标准的不一样,美与丑是因为社会道德的一致性。
※ ※ ※ 本文纯属【luwei】个人意见,与【钢铁论坛 | 钢之家钢铁网】立场无关※ ※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6

主题

359

回帖

37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7
发表于 2008-5-26 10:06:42 |只看该作者

首先很佩服楼主的思想深度,对一件小事的思考如此深入。
其实,关于人性之讨论自古有之,生死和性问题是哲学讨论的两个终极话题,而这两个话题也代表着人性的主要方面。春秋战国时代,儒家的先后两位大哲:孟子和荀子,对人性思考却得出了截然相反的结论——性善论和性恶论。
最近看了一本李宗吾的书《心理学与力学》,有些观点比较精辟。其中之一就是关于“性善”与“性恶”的争论。李认为:其实人性本同,无所谓善恶,人生而为我,最爱的也是自己。与人之关系恰如一个以己为中心的的同心圆,关系越淡越靠外。孟子从内向外看,于是看到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由此得到了性善论;荀子从外向内看,看到了人为离自己近一层的人而放弃远一层的人,于是得到了人性本恶。
李氏之论与楼主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 ※ ※ 本文纯属【xinghua198464】个人意见,与【钢铁论坛 | 钢之家钢铁网】立场无关※ ※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关于钢之家|联系方式 |服务项目|服务报价|技术服务|在线订购|企业短信|会员注册 | 网站动态|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与建议|在线客服|我要纠错 |==

您希望联系哪位客服?(单击选择)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