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商务会员钢材特钢不锈炉料铁矿废钢煤焦铁合金有色新能源化工水泥财经指数人才会展钢厂海外研究统计数据期货论坛搜索导航短信En
当前位置:钢之家 > 钢铁论坛
   
搜索
显示模式:
查看: 112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能源陷入非理性恐慌 如何摆脱能源危机

[复制链接]

86

主题

269

回帖

32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4-11-23 08:51:1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今年以来,国际油价大幅上涨。这一轮油价高涨,正值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中国对石油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之时。中国巨大的石油需求,不仅对国际石油市场造成了影响,也使得国际石油市场的波动更深刻地影响到了中国经济和中国的能源安全。近期,国际油价虽然有所下跌,但仍然处在每桶45美元以上的较高价位。由于有实质需求的支撑,国际油价仍将长期维持在较高价位。短期的波动,难以改变这种趋势。

  “中国需求”给全球带来了发财的机会。自1993年我国成为原油净进口国以来,原油进口依存度不断提高。2003年我国原油进口依存度高达36.1%。据国际能源署的最新预测,2004年我国原油进口将达1.2亿吨,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石油消费国。我国对进口原油的依存度将进一步提高,预计今年全年我国石油贸易逆差将超过300亿美元。

  巨大的市场需求,吸引了各国尤其是控制全球资源的国家,纷纷希望从中国市场上分一杯羹,或者拿中国的石油需求做筹码,来换取更多的战略利益。让我们看看以下一些例子:

  一是俄罗斯在向中国提供石油问题上反反复复,谋求自己最大的战略利益。最典型的是俄罗斯在远东输油管道上,由于俄罗斯在战略上对中国的怀疑,以及日本提出的其他方案的干扰,使得中国最终失去了安大线。更有甚者,原来俄罗斯尤科斯公司在受到政府控制后,前不久还一度中断了对中国的石油供应。目前,中国在中俄石油合作中,已经处于不利局面。

  二是国际石油金融“大鳄”借中国需求增长之机,在全球油市不断抬高价格,以中国石油需求为炒作题材大赚其钱。推动今年国际油价上涨的,除了基本的需求和一些偶发事件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数百亿美元的国际对冲基金在油市兴风作浪。

  三是日本在中国的东海油气勘探和生产问题上不断挑衅。中国于2003年已经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中国对于油气需求的快速增长,使得日本这个资源需求大国感受到了威胁。除了在国际市场,如俄罗斯远东石油管道、库页岛天然气以及伊朗市场与中国进行竞争之外,日本还在东海油气勘探和开采问题上,与中国发生了直接的冲突。目前,东海油气资源争端,已经成为中日争端中的一个新焦点。

  四是中东国家借机对中国要价。由于中国及亚洲其他国家对中东石油的需求上升,据称中东国家对中国的石油出口,每桶石油要贵1美元。

  目前,全球石油大鳄正环视中国,使中国石油安全面临“威胁”。而在国内,高油价与“煤电油运”瓶颈问题叠加起来,形成了不小的非理性恐慌情绪。

  以电荒为例,今年电荒曾席卷全国24个省市,浙江省甚至出现了暴力抢电事件,问题之严重可见一斑。在经济发达的华东地区,电力缺口高达1800万度,占全国总量的60%以上。浙江已成为全国最缺电的省份,电力负荷率高达97%,当地电网每时每刻都在满负荷运行。根据电监会预测,预计全国今年共缺电约600亿度,将影响产出逾4000亿元人民币,占中国去年GDP的3.43%,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大阻力之一。

  油价上涨还加大了企业生产和经营的成本。交通运输业首当其冲,还有大量与石油相关的石化原材料成本也迅速上升,部分原材料价格今年甚至上涨了一倍。

  高油价对中国石油巨头们的经营策略有所影响。一方面,它们借着油价上涨来谋取利润;另一方面,油价上涨也触动了中石油与中石化收购国际石油资产的步伐。需要指出的是,从企业角度来看,在油价高企的情况下,加大海外石油资产收购是一种明显不明智的投资行为,要支付不必要的“溢价”和过大的风险。这背后体现出了中国石油企业的焦急心态。

  高油价带来的恐慌,也加剧了中国石油进口的失序。过去中国的石油进口一向有“高点买进,低点卖出”的非市场化行为,而今年的情况也没有明显的改观。2004年1~10月,全国进口原油9959万吨,超过去年全年的进口水平,全年有望超过1亿吨。有预测称,今年全年我国石油贸易逆差将超过300亿美元,其中一部分就是为高油价支付的。

  面对石油涨价带来的能源安全问题,难道中国真的无路可走,只能委曲求全、任人“宰割”了吗?答案是否定的。

  非理性慌张情绪之所以盛行,是因为我们缺乏明确有效的战略,而战略研究的原则之一就是:除非从来根本没有战略,否则通过战略研究一定能够找到解决方案。

  在对中国国内的能源状况进行研究之后,安邦集团的研究人员认为,中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自己来解决能源问题,打碎石油瓶颈的约束。安邦的研究人员认为,国际石油“大鳄”所犯的重大错误是,忽视了中国在煤、气替代上的巨大潜力。中国能源安全战略的基本方向应该是:用煤炭和天然气来替代石油短缺,减少对石油的依赖。

  让我们来看看中国煤气资源的家底。中国虽然石油资源相对匮乏,但煤炭资源丰富,煤炭保有储量高达1万亿吨以上。据国土资源部2004年6月发布的一份统计报告称,截至2002年年底,中国探明可直接利用的煤炭储量1886亿吨,按全国年产19亿吨煤炭计算,中国煤炭资源可以保证开采上百年。

  从天然气资源来看,中国的蕴藏丰富但勘探、开发和利用不够。据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提供的数据,经过20多年的勘探研究,目前中国天然气远景资源量可达47.14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为14亿~18万亿立方米;目前中国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3.86万亿立方米(可采储量2.47万亿立方米),其中开发动用仅占有1/3的储量,还有2/3的储量没有动用,可供开发的资源基础雄厚,剩余可采资源量11.5万亿立方米。此外,尚有非常规天然气(煤层气)资源(与常规天然气资源相当)作为接替和补充。按目前的可采储量算,以每年开采1300亿立方米的速度,只可开采20年;但按可采资源量来算,可开采100年。

  因此,从资源量来看,中国并不是没有出路,而是需要调整战略,把目前对石油过多的关注,转向对于煤炭和天然气的开发和利用。也就是说,要用煤、气替代战略,来缓解甚至消除目前的石油安全危机。

  有人会问,煤炭与天然气能够替代石油吗?回答是肯定的。目前,不论从技术上,还是从工业生产,以及从经济上看,用煤气代替石油都有可能性。安邦分析师进行的简单估算显示,按照目前对石油业(包括收购海外石油资产)的投入,未来十几年,中国为完成大型的石油项目,需花费的资金将高达3000亿~4000亿美元(平均每年300亿美元),而中国2003年对煤炭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为413亿人民币(约50亿美元),2002年只有288亿人民币(约35亿美元),也就是说石油与煤炭的投资相差约5~10倍!这也与中国目前煤炭占能源消费构成的66%以上的比例极不相称。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对于中国未来的能源战略,有以下基本建议:

  首先,中国要加大征收能源税。采用“多消费者多缴税”的原则,这将在促进合理利用地球资源的同时,扩大财政在能源方面再投入的基础。

  其次,在价格高峰期积极扩大生产,出口煤炭,合理对冲石油进口价格。同时开征资源利用税,利用税差调节出口价格,抬高煤炭的出口价格。
※ ※ ※ 本文纯属【流浪星空】个人意见,与【钢铁论坛 | 钢之家钢铁网】立场无关※ ※ ※
回复 快速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关于钢之家|联系方式 |服务项目|服务报价|技术服务|在线订购|企业短信|会员注册 | 网站动态|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与建议|在线客服|我要纠错 |==

您希望联系哪位客服?(单击选择)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