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04-10-21
- 最后登录
- 2015-9-17
- 阅读权限
- 80
- 积分
- 13984
- 精华
- 0
- 帖子
- 396
 
|
访印达成协议
年底将至,而对于那些默然堆放着的褐色铁砂矿而言,真正的大戏才刚刚开始。虽然2006年国际铁矿石长期价格协议谈判尚需时日,但暗流已经涌动。
9月底,由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铁矿石分会(下简称“五矿商会”)组织,国内铁
矿石进口企业组成的代表团访问了印度,并最终与印度矿业协会(fim i)在印度果阿签订了《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与印度矿业联合会合作协议》(下简称“《协议》”)。双方将在建立交流机制和信息沟通、推荐诚信企业、合作举办研讨会、解决双边贸易纠纷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
对于五矿商会这家1988年就从冶金部分离出来的老牌商会,这还是首次组织国内铁矿石企业出访国外,同时这也是国内钢铁业在铁矿石方面与印度签署的第一份正式协议。
然而,国内有媒体对《协议》的内容表示了质疑,以《协议》中并没有出现针对明年铁矿石进口的订单为由,认为代表团“无功而返”。
面对这种声音,参加谈判的五矿商会矿产部主任梁若东对记者表示:“铁矿石的质量、运输等交易细节需要买卖企业间反复斟酌,这种谨慎正是《协议》理性的表现。”在他看来,“有功而返”反而是不符合交易规律的。
梁若东介绍说,在为期十天的行程中,代表团拜会了印度矿业部、钢铁部、工商部等政府部门,并与印度170多家铁矿石生产企业进行了沟通、交流。在与印方的接触中,印度企业普遍认为随着国际及中国钢材市场需求的下降,加之全球铁矿石产能的急剧扩大,2006年全球铁矿石价格将全面回落。基于这种考虑,印度企业多次提出希望和中国企业签订长期合同,以保护自身利益。
对于明年从印度进口铁矿石的价格,这次出访给了梁若东自信的理由。“这几天商会已开始接到中印双方企业的合作函,从目前的情况看,明年的价格应该是稳中有降。”
事关企业生死
从2003年开始,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并几乎占据了全球铁矿石进口的全部增量,成为名副其实的“吸铁石”。
而就是这样一个大买家,却承受着与其地位不相称的尴尬——在今年3月签署的年度全球铁矿石进口价格协议中,却不得不接受高达71.5%的涨价幅度。“价格虚高”!业内人士纷纷认为,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在于我们缺乏这种国际战略性资源的定价权。
目前,澳大利亚、印度、巴西位列我国铁矿石供应商的三甲。其中,巴西和澳大利亚的铁矿石一般与买方签订长期离岸价格协议,而印度矿山由于小而散,又没有足够实力的企业将矿山、铁路、港口码头整个出口途径整合起来,往往采取现货贸易甚至招标出售,这使中间商纷纷“哄抬物价”。
“这不仅使质量远低于澳大利亚的印度铁矿石市场价格高出澳大利亚铁矿石的到岸价格好多,更使澳大利亚和巴西以此为标杆,给了它们在年度谈判中抬高价格的借口”,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王利群看来,正是非理性的印度铁矿石,给每年的铁矿石进口价格协议“煽风点火”。曾在宝钢任职、经历过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的王利群,对于印度价格的“风向标”作用有着切肤之痛。
在以铁矿石进出口贸易企业为主的五矿商会访印的同时,由国内8家大型钢铁企业组成的“印度铁矿石谈判小组”,也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带领下赶赴印度。记者了解到,在会见了印度前9大铁矿石生产企业之后,印度的矿山委员会已经同钢铁工业协会达成协议,如果中国的70家矿石进口商不进口印度的中间商手中的铁矿石,可以组织印度中南部十几家矿山商与中国签订长期合同,他们的出口量累计每年可达到3000万吨。
目前我国只有宝钢等极少超大型钢铁企业有能力与澳大利亚和巴西铁矿石企业签订长期协议,更多的企业只能零买印度矿石。如果这一规范印度进口贸易的意向性协议能够兑现,对它们而言无疑是一个十足的好消息。
记者了解到,钢铁工业协会出访欧洲、澳洲的事宜也已提上日程,目前正在组团筹备过程中。
肩负行业重任
由于我国钢铁、矿石企业集中程度低,并且相互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协作,在进口铁矿石时往往单兵作战,最后陷入了对方早已设置好的涨价“圈套”之中。去年,相对日本29美元/吨的采购价格,中国的进口价格高达58美元/吨,整整高出一倍。
改变这种不利局面的根本办法在于提高行业的整合度,打造一支行业的精锐之师,与国外原材料供应商较量。同时,团结在一起、握成拳头,抗击眼下的困难也是现实的要求。
这两项的重任落在了协会和商会的身上。本次出访印度的五矿商会和钢铁工业协会,让我们看到中国的协会和商会以其实际行动为企业和行业服务。
在提高行业整合度方面,今年2月28日,同样是五矿商会和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联合召开了“落实铁矿石自动进口许可管理措施紧急会议”,针对我国企业在铁矿石进口方面存在的小而杂的无序竞争和混乱状况,经全行业审议通过,推出了《铁矿石进口企业资质标准和申报程序》。规定注册资本要达到一定规模,而且未来三年铁矿石进口必须超过一定数量的企业才能从事铁矿石进口业务。
协会商会的这些努力能否在不久与原料巨头们的谈判中得到体现?在它们的指导下,有着“工业之母”之称的中国钢铁业又将走向何方?我们拭目以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