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04-10-21
- 最后登录
- 2015-9-17
- 阅读权限
- 80
- 积分
- 13984
- 精华
- 0
- 帖子
- 396
 
|
目前没有具体数据。
根据个人的看法,前两家钢厂进口矿比例不高,产量也处于中游水平,估计只是小试牛刀,增加些渠道,签约量相对较小;随后三家钢厂本身消耗量比较大,进口矿比例较高,且都有用澳矿的传统,估计将占总量的40%以上;最后几家钢厂能分的量就相对有限了。
我想做为供货方的话,起步阶段应该也是会选择一些正努力提高进口矿比例的中等规模钢厂,同时积累一定经验,和综合实力强的钢厂签约才是重点。
以上纯属个人的观点,希望各位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