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05-9-8
- 最后登录
- 2016-11-9
- 阅读权限
- 80
- 积分
- 15176
- 精华
- 0
- 帖子
- 338
|
2004-2005年中国钢铁行业的飞速发展使中国对进口铁矿石的需求也急速增加,2004年中国进口铁矿石增长了40.4%,2005年1-9月继续保持增长势头,进口量增加31.68%,传统的铁矿石长期协议销售之外,现货矿贸易也成为中国进口铁矿石市场的重要力量。2004年以现货贸易形式进口到中国的铁矿石占总进口的40%以上,为中国钢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持,也是对协议矿的有益补充。2006年度铁矿石价格谈判即将开始,经营现货矿的企业是否也应该参与到价格谈中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据悉,在日前的一次会议上,钢铁工业协会针对这个问题的态度是,价格谈判应该由国际三巨头和三大钢厂3对3进行,国内流通商并不是最终消费商,只应以代理商的形式从事铁矿石贸易,并且根据《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国内贸易商应该停止向300立方以下的小高炉提供矿石。但笔者个人认为,国内现货矿贸易形式,和广大的流通商已是进口矿市场的重要力量,这是很难回避的事实,完全消除某一方的影响几乎不可能,当前的主要课题应是如何将两者合理协调,一致对外。据传,在五矿商会刚刚结束的一次内部会议上,商会会长陈浩然,以及中钢集团等参会代表就对该问题展开了深层次的讨论,与会代表认为虽然现货矿市场还不够完善,对中国钢铁行业还存在一些消极因素,但积极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现货矿进入中国向传统的三巨头垄断发起了挑战,2004-2005年印度超过巴西成为中国第2大铁矿石进口国,印尼、越南、伊朗、乌克兰、墨西哥、加拿大、委内瑞拉等诸多国家的铁矿石都以贸易矿形式进口到了中国,丰富了中国的货源,同时也削弱了三巨头的垄断力量。只要现货矿市场加以完善健全,对中国钢铁行业发展是有利的。
其次,现货贸易形式给全行业带来了竞争力,大量的铁矿石资源不再由少数几家钢厂控制,大小企业都可以获得资源,企业的活力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中得到体现。另一方面,许多钢厂都有自己的国贸公司,从事铁矿石贸易,如果真的要将流通商和钢厂区分开,这些国贸公司就很难划分了。应该承认现货矿和长期协议矿共存的事实,允许钢厂接触现货贸易的同时,也应该允许流通商接触长期协议,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公平竞争。
最后,可以肯定的是长期协议不能满足中国对进口铁矿石的需求,过去的2年中已经证明了这一点,现货矿贸易形式与长期合同共存既然已是事实,就应加强流通商和参与价格谈判的钢厂之间协调,联合对外,提倡公平竞争,稳定进口铁矿石价格,这样才有利于中国钢铁行业的发展。因此,中国的贸易商参有必要接触铁矿石价格谈判,但究竟以何种形式,何种身份参与其中,仍然需要探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