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论坛
标题:
影响中国:留日学生与留美学生
[打印本页]
作者:
onlylong
时间:
2013-9-30 20:24
标题:
影响中国:留日学生与留美学生
文/洪振快
1898
年
5
月,
张之洞
在
一篇文章里倡导留学,认为日本作为一个小国之所以迅速崛起,原因就在于在此二十年前日本派出了伊藤博文、山县有朋、
榎
本武扬、陆奥宗光等人到德、法、英诸国,“或学政治、工商,或学水陆兵法,学成而归,用为将相”,因此“政事一变,雄视东方”。
历史到了
1898
年,特别是
1894
年甲午之战中国败于日本之后,国人在要使中国自强,必须派人出洋留学这一点上已有较多共识,张之洞的认识很有代表性。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留学浪潮也在
1898
年开始涌动。
在当时的中国人看来,较之二十多年前清政府第一次派出
120
名幼童留学西洋美国,此时又多出了另一个可选择的留学目的地——东洋日本。张之洞在比较留学东洋(日本)和留学西洋(欧美)的利弊时,总结出留学东洋有四大便利:路近,费省,文同,仿易。即留学日本比留学欧美路途近、费用省、文字接近、模仿更容易四大便利。也正是这四大便利,留学日本在清末成为一大趋势。
据一项统计,在日本的留学生,
1899
年约有
120
人,
1903
年达
1300
人,
1904
年达
3000
人,
1905
年底有八九千人,
1906
年则有一万三四千人或二万人。另一项统计则表明,自
1896
年至
1937
年,
42
年间中国人前往日本留学的总人数不下五万,这些人对中国清末以来的政治、军事、教育、文化、思想等方面,均有很大影响。
清末官方派遣的留日学生在学习科目上有一个特点,即多选择学习军事(尤其是陆军)、法政和师范。留日学生在清末民国军政界的影响,从几个事实可以看出来:一是辛亥革命的主体是留日学生,孙中山在
1913
年的一次演讲中,曾说留日学生一度十之七八都赞同革命,“东京(留日中国)学生实为中华民国建国最有功之人”。而在民国的历届中央政府中,留日学生也一直占据相当大的比例。有人统计,从
1912
年到
1928
年的
46
届北洋政府内阁中,留日学生占内阁成员最多的孙宝琦内阁,内阁成员总人数为
26
人,留日学生就有
14
人,超过了半数;占内阁成员总人数最少的颜惠庆临时内阁,留日学生也占到了
1/4
。民国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留学日本的非常多,如蒋介石、汪精卫等,均有留日经历。
留日学生的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最初也是由留日学生介绍到中国的。一般认为,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较深、对马克思主义传播贡献也比较大的是“三李一陈”,即李大钊、李达、李汉俊和陈望道。其中李大钊
1913
-
1916
年是早稻田大学留学生,李达
1913
-
1920
年间三次留日,李汉俊
1918
年底留日归国,陈望道
1915
-
1919
年间留日。而陈独秀、周恩来、董必武、彭湃、周佛海等人也均是
1921
年前留日。马克思经典著作的翻译,早期也是从日文转译。这一现象,被看作是“取径东洋,转道入内”。
与留日学生喜欢革命不同,中国近代留学大潮的另一拨人——留美学生多追求科学及民主,尤其在科学方面对
20
世纪中国的进步影响很大。
留美学生自
94
名留美幼童
1881
年被遣送回国后,公派留美陷于停顿。
在
1900
—
1909
年间,中国仅约有
280
余人留学美国。但自
1909
年起,由于庚子赔款计划的实施,大批中国学生留学美国,并涌现出大批人才,对中国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影响。
根据清政府的计划,庚款留美学生“以十分之八习农、工、商、矿等科,以十分之二习法政、理财、师范诸学”。因此,庚款留美学生以理工科为主,尤其以工科为多。清华学校
1909
—
1929
年的留美生,学工程学的占第一位,人数多达
404
人,占总数的
31%
强。
留美学生对中国的贡献,从一项统计中可以略窥一二: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较为重要的
252
位科学家中,
1900
—
1929
年间留美的就有
119
人,占到总数的将近一半。这里面有很多闪光的名字,如物理学家叶企孙、化学家侯德榜、数学家姜立夫、气象学家竺可桢、植物学家胡先驌,等等,都是留美学生。
另有一项统计,留美、留日学生回国后成为有影响力的名人,其社会身份排在前四位的,留美学生是大学教授、官僚、实业家和工程师,而留日学生则是官僚、军人、政治家和外交官。从中可见,留日学生成名多靠从政,而留美学生则多从学。
留美学生的科技贡献,对于中国社会的进步有目共睹,评价不存在大的分歧。而留日学生喜好革命、多从事军政的倾向,对于中国社会的影响——积极或消极,则见仁见智,也许半个世纪或一个世纪之后会看得更清楚。
(12)
欢迎光临 钢铁论坛 (//luntan.steelhome.cn/lunt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