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论坛
标题:
【转贴】专访钟晓阳 一世只怀一种愁
[打印本页]
作者:
onlylong
时间:
2011-12-7 20:23
标题:
【转贴】专访钟晓阳 一世只怀一种愁
2011年12月05日 来源:上海壹周 (2011.12.5 小文艺03)
小说《停车暂借问》初版于1982年,前不久才在内地推出简体版。香港女作家钟晓阳在《致中国大陆读者》中说:“依古时候三十年为一世的算法,到明年就历经了‘一世’。”“一世”,多么久远啊!可一个时空的转变,相隔得再长、再远,那份情没有变,那种愁还是一样的。
写作之内
张爱玲的真正传人
1980年,未满18岁的钟晓阳跟随母亲回到她的故乡沈阳探亲。母亲的祖辈老家在山东,闯关东来到了东北。钟晓阳却出生在广州,一岁不到随父母移居香港。“东北代表着遥远的地方,异国情调的事物,可以放马奔驰的草原,令小时候的我非常向往。”在钟晓阳的想象中,母亲的故乡“有四合院、小胡同、热闹的庙会、马车,有草原风光、牧马人、大漠残照”。这些都来自母亲的叙述,或者古诗词、歌谣、历史资料。
只不过,她的想象停留在母亲离开时的情景,“是母亲童年到青年期的沈阳,1930年代末到1950年代末的时间段,我的想象也徘徊在这个时段”。1980年,她随母亲回去见到的,已经是很不同的沈阳了。
或许是小时候太着迷于母亲讲的儿时经历、外婆的故事,钟晓阳默认自己的故乡是东北沈阳,而非父亲的出生地印尼。“不知高粱长什么样,不知大豆怎么个香,可那半点也没妨碍我把那片长城外的土地封为家乡领土。闲来无事我把从母亲处听来的儿时情节反复把玩像重复听一张一道声轨的唱片。在说故事与听故事间我成为母亲亲密的共谋,矢志效忠母系血脉。”
母亲讲给她听的大多是她快乐的回忆、家族故事,“是点点滴滴随机的累积”。钟晓阳的外婆是旗人,正黄旗,嫁与了河(浑河)南望族郭家。外公少年时曾与张学良一起玩过,还教过张学良英文,后来也在外头跑过,见了世面,“有个复旦大学政治系学位”。可惜,他“长年游手好闲不事生产”,令得郭家处在没落中,“盛世尾班车,箧底残余物”。
虽然家境不比从前,钟晓阳的母亲出生后,衣食毕竟无忧,而外婆更是烧得一手好菜,“算不得钟鸣鼎食豪门宴,却是鸡鸭鱼鲜度丰年”。于是,在母亲的叙述里,味蕾的记忆就占据了大部分,什么茴香饺子、豆沙包、芝麻火烧、麻酱花卷,“烙印在母亲的味觉里成为一生饥馋饿饱的记忆”。
钟晓阳“捡拾零星家常牙慧,星星片片拼贴盛世丰年图”。母亲讲给她听的家乡事提供了大体的背景,“大概是先有了个东北女子的雏型,往后慢慢填充细节。后来偶然读到一则关于东北的日本遗孤的新闻,就循着这条线索构思起来”。
从沈阳回香港后不久,钟晓阳便完成了小说的第一部《妾住长城外》,之后又陆续完成其余的两部《停车暂借问》和《却遗枕函泪》,最终以《停车暂借问》为名结集在港台两地出版,轰动一时。
这部小说有个副题叫“赵宁静传奇”,讲述的正是这位东北小姐的一生。其中,读者不难看出钟晓阳母亲、外公、外婆的影子。不过,钟晓阳强调:“人物都是重新塑造的。我会借用听来、读来的人物背景、事件、细节等。”
小说的时空跨度很大,从抗日时期的东北到内战,最后结束于1960年代的香港。恢弘的大时代背景中,赵宁静经历了给予爱情懵懂启蒙的日本男子千重、由讨厌到相爱的林爽然,最后不得不嫁给自己不喜欢的熊应生。三个男人,三种情愫。很显然,钟晓阳没有意图去描写那个特殊的时代,“当时主要是想写一个爱情故事,以祖父母与母亲经历过的时代为背景。这样说来当然是有意图的,但那个意图是藉时代来呈现人物,表达想要表达的。大时代背景无疑加强了故事的曲折性与戏剧性,但它本身不是目的”。
著名文学评论家王德威说:钟晓阳是“今之古人”。对于中国古诗词的喜爱以及与现代文的灵活运用,无疑是她轰动文坛的一大关键因素。读她的文字,时时都有一股古意扑面而来,因此《停车暂借问》也被称为《红楼梦》现代版,钟晓阳则被称为“张爱玲的真正传人”。她不否认,张爱玲对她的写作影响很大,“是启发性的影响,就像开启一道门,让我看到写作的众多可能性”。对她来说,读张爱玲的作品也是一种漫长的教育,“从技艺到学养,到精神”。
但,“早期影响我的其实不止张爱玲,还有台湾文学、日本文学、古诗词等,杂七杂八的。”
写作之外
与王家卫结缘
18岁完成处女作《停车暂借问》后,钟晓阳又陆续写出了小说《流年》、《细说》等,以及散文集《春在绿芜中》、诗集《槁木死灰集》等。
自1996年的长篇小说《遗恨传奇》后,钟晓阳便停止公开出版作品,从文坛消失,直到2007年才又开始在香港的报纸上刊载散文。有人传言她去了澳大利亚,有人说她得了抑郁症。钟晓阳澄清:其实她就在香港,做翻译,没有得抑郁症,只不过很少出来。
对于这10年的消失,钟晓阳一点不后悔。而且那时,她觉得自己的人生经历用完了,写作方式也需要改变。她说那段时间,就如同在茫茫大海上漂流。也并非缺乏了写作灵感,“其实没在找灵感”。
她的身影出现在了电影中。1990年,她为王家卫的《阿飞正传》填写了一首主题曲,梅艳芳唱的《是这样的》:
时光是对的没说谎/迷惑的是这心没了光/临别中落了一点眼泪/然后快乐相对还是背面相对……于是,与王家卫结下了缘。2000年,王家卫拍《花样年华》,她为他写了故事大纲:2004年,王家卫拍《2046》,她为他做字幕;2007年,王家卫拍《蓝莓之夜》,她继续为他写中文字幕。
此外,在为香港电台的节目做过编剧后,钟晓阳还为潘源良、林岭东导演的作品编剧。其中,电影《铁三角》中林岭东负责的一部分,算是钟晓阳比较特别的一次编剧经历。《铁三角》由非常男性化的银河映像出品,一个寻宝的悬疑故事,徐克、林岭东、杜琪峰三人分别完成故事的三分之一。钟晓阳负责林岭东部分的故事,让角色都神经兮兮,电影弥漫着灵异的氛围,完全不同于徐克与杜琪峰的风格。“那时已经很久没编剧,因为只是编一段,觉得不妨试试看。”
这一次的编剧经历虽然过程很顺利,但是对钟晓阳来说太花时间了,“要开会、讨论、赶交稿,我觉得麻烦”。她说:“还是写作适合我。”
《停车暂借问》也被搬上过银幕。2002年时,刘德凯将它改编成电影,请来周迅、张信哲出演,在内地上映时片名却改为《烟雨红颜》。影评一般,不过钟晓阳对此却满心欢喜,“记得看的时候看得很高兴,看到东北实地拍摄的场景很亲切,觉得是有诚意的作品。以第一部作品来说,又是拿补助金低成本拍的,这样的成绩已经很好。”
电影之外,钟晓阳更多的是作词人的身份。她是与林夕、周耀辉等同被列为香港第五代的词人。1986年,她便为电影《最爱》的同名主题曲填了词:红颜若是只为一段情/就让一生只为这段情/一生只爱一个人/一世只怀一种愁/纤纤小手/让你握着/把它握成你的袖/解你的愁你的忧……甩不掉的古朴、柔情、缠绵,让这首歌入围了第23届金马奖最佳原创电影歌曲。之后,有黄韵玲的《事情本来就是这样》、黄耀明的《咖啡杯里的风光》……
隔了近三十年,《停车暂借问》终于在内地正式出版,钟晓阳没有什么唏嘘,倒是一样的开心。三十年过去了,人们提起的依旧是《停车暂借问》。她很想与这部作品告别,虽然它永远是属于钟晓阳的。
如今,给香港报纸写的散文也停笔了。她说最近有一些故事在心中,也在写作新的作品,至于这故事成熟了没有,要写完才知道。
欢迎光临 钢铁论坛 (//luntan.steelhome.cn/lunt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