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论坛

标题: 【转贴】中国经济的增长以牺牲家庭福利为代价 [打印本页]

作者: 三水    时间: 2006-3-27 11:26
标题: 【转贴】中国经济的增长以牺牲家庭福利为代价
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正面临十年来最大的争议。

       日益加剧的收入分配不均、日益加重的家庭经济负担是引发这场争议的导火索。我相信,这场争论将进一步促使中国的发展重心从经济增长转向非增长性社会问题。



  中国“十一五”时期的增长目标是7.5%,较过去25年来9.5%的增速有所调低。将增长目标调到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可以为政府应付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留出空间。比如收入分配不均、教育、医疗、住房以及污染等问题。我认为,解决好这些问题,中国经济就可以实现从投资和出口型向消费型转变。



  反改革论调复苏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字,20002005年间,中国的实际gdp增加了57.3%,名义gdp增加了83.8%。尽管经济增长速度很快,但与此同时,中国民众对本国经济的负面情绪却迅速升温,近期的一个表现就是反改革论调的复苏。



  中国经济中存在着收入分配不公等系列弊端。尽管这些弊端一直以来引起很多非议,但改革开放总的政策导向遭到严重质疑,则是最近才发生的事情。当前社会争论的焦点是,中国当下所面临的系列问题究竟是不是改革带来的、改革是不是已经走得太远。



  一个具体的例子是当前国有资产向外资出售所引起的负面情绪。私人股权公司收购国企比外资公司难。即便是在香港首次公开募股的国有企业也遭到质疑。舆论指摘最多的一点是,中国向外资出售国有资产的价格太低。



  对经济结构性问题的担忧,通常和对外资的担心联系在一起,因为很显然,对外开放政策导致外资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我估计中国的gdp中有1/5来自外资企业,中国的出口中一半以上来自外资企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堪称世界上最为开放的大国。



  目前,对外资的否定情绪主要来自少数社会精英,他们担心外资进入可能会削弱本土企业的发展。中国一直以来缺乏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的本土企业,这一点或为部分人对外资的负面情绪煽风点火的理由。



  人们对外资的这种负面情绪有它的正面作用。大多数地方政府至今仍以当地引进外资的多少来作为其炫耀的资本。



  “倒退没有出路”



  中国高层已重申,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倒退没有出路。我认为改革开放政策的基本走向发生较大逆转的可能性很小。



  尽管中国经济生活中存在各种弊端,但是相比15年前相当封闭的那段时期,现在大多数中国人的生活的确已经有很大改善,很少有民众会支持走回头路。



  尽管大多数人对改革开放政策持支持态度,但他们担忧农村地区的贫困、收入分配不均日益加剧、教育和医疗费用越来越高、购房压力越来越大、污染、劳工安全问题等。



  中国的经济政策一直以来致力于保持快速增长。每当经济增长表现出放缓迹象,政府都会立即拿出系列改革措施来刺激经济增长回升。中国一直以来视增长为解决本国面临的系列问题的药方。



  当前这轮经济发展中的一些现象,动摇了中国对于增长的迷信。尽管本轮经济依然增速喜人,但是公众讨论的焦点大多数和当今经济生活中面临的一些正在日益升级的问题有关,而非经济增长本身。我相信公众注意力的转变可能会对中国接下来几年的政策发展带来重要影响。



  我认为,“十一五”期间可能会成为中国经济的巩固期。在接下来的五年里,我认为中国政府需要加大政策执行力度,着力于解决那些制约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非增长性问题。如果这些问题继续升级,那么目前部分社会精英对于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否定和怀疑,就可能会扩散到普通大众中去。



  福利与增长之间的落差



  中国长期以来追求单一经济增长,这是造成当今面临的很多问题的主要原因。为了集中资源以维持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中央以及地方政府不断将财政包袱转嫁到大众身上。



  教育、医疗以及住房是最重要的家庭开支。就在十年之前,大多数人还理所当然地认为,这三种必需品都是由政府公共部门提供的。但是到今天,这三方面的支出已经成为一般家庭中最大的开支。这就是为什么尽管人们收入增长了,但是大多数人却感觉比十年前生活压力更大了。



  国有部门将这些包袱转嫁到普通家庭身上之后,财务状况大大改善,这些多出来的钱于是转化成股市上的资产或投资。比如中国在基础建设方面的支出增量,就是部分来自国有部门将包袱转移到家庭之后所形成的财力。



  住宅市场的私有化,是导致家庭住房开支加大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住宅物业的销量从1998年占gdp2%,上升到2005年占gdp6.2%。当前家庭收入占gdp比重约56%,由此可以算出,购房支出占家庭收入的比重大约为11.1%。人们购房需求日益上升,主要是由于担心房价继续上涨。



  2006年第一季度中央银行针对城市消费以及储蓄行为的一项调查显示,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已经达到历史最低水平,而阻碍人们进一步消费的主要原因是教育开支太大。



  在我看来,中国的教育系统存在非常严重的弊端。学校资源由国家垄断,而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收费时则享有灵活的定价权。中国的学校不像是公立学校,因为公立学校有义务免费提供教育;它也不像私立学校,因为私立学校只有通过竞争才能生存。



  世界卫生组织最近公布的一个报告显示,中国医疗领域的社会公平性在190多个国家中排名倒数第四。就在十年前,中国的医疗体系还是完全由政府资金支撑的,而如今医疗费用被转嫁到了普通家庭头上。这个变化为普通家庭的生活带来巨大冲击。



  就像学校一样,中国的医院也是一方面由国家垄断,另一方面又拥有灵活的定价权,病人基本上没有讨价还价的空间。无怪乎当前的医疗体系会带来这么大的社会不满。



  教育、医疗以及住房的巨大开支转移到了普通家庭头上,也就是说,中国经济的增长某种程度上是以牺牲家庭福利为代价而获得的。《中国青年报》最近公布的一项调查表明,85.3%的被调查者感觉现在的经济压力比十年前更大。



  中国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高的增长速度,其背后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国家将教育、医疗和住房三方面的支出包袱转嫁给了家庭。



  政策变化最近结束的“两会”的着眼点不再是增长本身,而是将注意力转移到了一些重大的社会问题上。我预计未来几个月政府的政策变化将主要着眼于解决中国经济中的失衡问题。



  首先,政府可能会调高最低工资水平。深圳市不久前刚刚宣布将最低工资水平从690/月调高到800/月。中国政府高层越来越多地表示出提高最低工资水平的意愿。我认为这是解决中国经济失衡问题的非常关键的一步。



  其次,我认为,政府应该着手让普通家庭能买得起住房,以提高家庭福利。很多城市都在谈论这个问题,但是目前落实得很不够,原因是这个方案可能会影响到房地产开发商以及各地政府的收益。



  中央政府正在发动一场针对医院和学校等领域的商业反腐运动,以此回应广大人民对医疗和教育的不满。然而,医疗和教育体系若要有效发挥其本身功能,这种商业反腐是不够的,必须进行改革。



  我认为中国需要以政府资金来支持基础教育和基本医疗,同时尽量推进民营资本进入市场参与竞争,以提高教育和医疗领域的效率。
作者: 何足道哉    时间: 2006-3-27 17:59
有道理,有感触!~
作者: 阿杜    时间: 2006-3-28 12:12
资本都是逐利的,引入民营资本涉足教育和医疗行业,不是没有前车之鉴的,这条路行不通
作者: 流浪星空    时间: 2006-3-30 08:46
几年前就有国营企业想介入医疗行业,结果......审批到现在都没有下来




欢迎光临 钢铁论坛 (//luntan.steelhome.cn/lunt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