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论坛

标题: 研究钢材市场也应具备科学发展观 [打印本页]

作者: 被遗忘的时光    时间: 2005-12-13 00:38
标题: 研究钢材市场也应具备科学发展观
——就浅见与远见问题与lzk1212先生商榷

  目前中国钢铁工业的现状,真是“墙倒众人推”。既然已经是众人合力,显然也不在乎多lzk1212先生一人。本也无可厚非。但鄙不才,以为lzk1212先生(以下简称先生)文中观点多有偏颇。为此,特撰文与先生商榷。
  之一:在钢铁业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不少业界人士认为,报告数据详实、分析透彻、切合实际、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是指导钢铁企业正确把握宏观调控经济形势并调整自身经营策略的指导性文件。
  反响肯定是强烈的,但到底是正面反响还是负面反响就不得而知了。先生可能没有做更广泛的调查,我不知道这个“不少业界人士”到底是多少,特别是该课题组公开更正数据错误之后,持原先支持态度的“不少业界人士”还剩几个?试想,一个连数据都能出尔反尔的课题组,其严谨精神在哪里?其研究报告还有多少的可信度?这也难怪在论坛中常见某些人自嘲为“业外人士”。
  之二:一是我国钢材产量从来大于粗钢产量,不信可以查一下近年每个月的全国主要冶金产品产量统计,钢材产量总是大于粗钢产量5~6%……
  先生显然也没有对中国钢铁工业做一些简单的了解。“钢材产量从来大于粗钢产量”这一说有些绝对化。不明就里的人一个不小心就会产生“从来就是这样子的”印象。如果有时间的话,建议先生去找一本《2000中国钢铁统计》的小册子,正文第2页,表i-1,清楚地列出了1949-1999年中国生铁、钢和钢材的产量,上世纪后50年中国钢材产量就从来没有大于过粗钢产量。
  当然,所谓近年来钢材产量大于粗钢产量,也只是从2000年开始的。这也正好是中国民营资本大举进入钢铁行业的时代,到底是统计疏漏,还是重复计算,亦或钢坯进口,我认为多种原因应该都有。先生将其归结为负公差显然有失偏颇。
  之三:成材率和负公差是两个概念
  成材率是指产品从第一道加工工序投料起直至最后一道加工工序结束止的全过程,包括各个环节生产经营的周转损失。它反映了企业整个钢材生产过程中原料的利用程度,其计算公式为:成材率=最终产品合格产出量÷锭坯耗用量×100%
  负公差,严格的说法应该是负偏差,指钢材的实际尺寸难于达到公称尺寸要求,即往往大于或小于公称尺寸,所以标准中规定了实际尺寸与公称尺寸之间允许有一差值。差值为正值的叫正偏差,差值为负值的叫负偏差。
  严格的说,钢锭坯在轧制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遇到轧废、烧损和切损,因此钢材成材率不可能达到100%。但近年来,钢铁企业普遍采取负公差轧制技术确实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混乱。成品用理论重量,而耗用量用实际重量,这种不是同口径比较的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钢材统计工作的混乱。
  另外,先生以10-30%这样高的负差率来举例,不知道是该引以为豪还是痛心疾首。产业政策提倡节约用钢,是以高等级钢材替代低等级,在实现同等性等的基础上减少钢材用量,这想必没什么争议。另外,先生以棒线的高成材率要求修正钢材综合成材率,可能是忘记了板材的成材率相对较低的事实。
  说到这里,我还要为那位红了脸的河北省发改委官员鼓掌,因为他比较客观。那篇报道我确实看到过,如果不是记者杜撰的话,如果这位官员确实脸红了,那么只有两个情况,一是这位官员知道确切数字,但领导说了7000万,不好反驳,二是他确实不知道,而且十分不理解上头怎么会比他还清楚。
  之四:大方向不等于现状
  先生对中央十一五规划建议研究的相当透彻,但似乎对我国的现状不是十分的清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确定了明年我国经济工作的大政方针。其中有一条不知先生可否注意:“着力扩大消费需求和加强固定资产投资调控,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大力开拓农村消费市场;保持合理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坚持控制新开工项目”。对此我的理解是,调整经济增长方式、通过扩大消费刺激经济增长,不是一蹴而就的。明年我国出口可能会面临严峻的压力,消费大幅上升的可能性不大,这就是现状。唯有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这一点相对容易做到。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以往经验的总结中,第一条经验就是坚持把又快又好发展作为搞好宏观调控、促进科学发展的根本要求。没有又快又好的发展,何来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事关国家稳定大局,决不可掉以轻心。毕竟战略不等于战术。基于这一现状,我认为应用心领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2006年经济工作的三十二字方针——稳定政策、适度微调,把握大局、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关注民生,积极稳妥、留有余地。
  此外,无论是用固定资产投资测算钢材消费还是以gdp测算钢材消费,无非是方法不同而已;并且中国的发展现状与任何一个国家相比,都没有可比性。毕竟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个人口超过10亿的大国的发展经验可以借鉴。
  之五:大上海不等于全中国
  先生在文中以上海市场曾经库存200万吨作为例证,反驳戚先生一亿吨无处可存的论点。按先生引述的“供给超过需求6228.24万吨”计算,那么全中国需要30个上海市场才能存下如此不是很多的钢材。试想一下,如果全中国有30个上海会是何等情形。按2003年上海市地区生产总值6250.81亿元测算,30个上海的生产总值将达到187524.3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2000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两倍,也就是说十一五目标提前实现了。如果考虑上海市场的辐射半径,加入浙江和江苏的部分生产总值,按200万吨钢材库存辐射的地区总值10000亿元测算(2003年江苏生产总值12460.83亿元,浙江生产总值9395亿元),那么30个上海意味着全国国内生产总值3万亿,十二五目标也过半了。
  另外,我与先生的一个共识就是经销商并不是傻子。稍有常识的人都应该知道,资金的使用是有成本的。经销商之所以敢于囤积这么多库存,肯定是建立在对后市抱有坚定信心的基础上,只有认为囤积钢材比资金在银行里存着的收益高,才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对于明年市场,目前所有的人都认为供大于求,区别无非是供比求到底大多少的问题。这样的形势指望经销商囤积钢材,先生是不是有些太理想化了?
  之六:出口受阻并不等于进口一定增加
  先生对明年我国钢材坯出口所面临的形势,我十分赞同。但我认为,出口受阻并不意味着进口一定增加。因为从2000-2005年这一区间来看,我国钢材坯进口量在2003年达到高峰之后呈逐年递减态势。形成这一趋势的原因,主要是国内产量大幅增加替代了一部分进口产品。如果明年国内市场依然是供大于求的话,国内钢厂的品种结构调整将进一步细化,从原先的增加扁平材比例向品种、材质和规格方面进行进一步的调整,这将继续替代一部分高端的进口钢材,另外国内市场如果还保持这样的低迷走势,大量钢材进口的可能性也不存在,除非国内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
  基于以上,我认为研究钢材市场必须用科学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认真研究中国市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根据普遍规律并结合中国的特色,形成适合中国钢材市场的远见。若果,孰浅孰远,自有明断!如此,产业幸甚!行业幸甚!中国幸甚!
作者: 诚信为本    时间: 2005-12-13 01:21
先支持原创,再慢慢的拜读!
作者: 诚信为本    时间: 2005-12-13 08:51
在此仅谈谈个人的看发,不当之处请指正!
1、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中国产业发展跟踪研究”课题组撰写的《2006年钢材石油供需形势预测》的报告及休整后的内容,我都看了。当时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引用的、预测的数据是错误的!
一是“2006全年各行业对钢材的总需求将达到33685.44万吨,同比增加3096.12万吨,”按此推算,2005年的总需求为30589.32万吨,而今年1--10月份全国钢材产量为30191.69万吨(含重复材),加上净进口量,11--12月份新增资源都将为“过剩的产量”。
二是“预计2006年我国钢材的国内供给量可以达到45336.25万吨,同比增加48.03%。供给超过需求11650.81万吨。”请问:2005年已经过剩了两个月的产量,2006年还要“拼命的生产”来继续完成11650.81万吨的过剩吗??? 只要有一点常识、有一点营销思路的人都不会去干的,而非“等着别人减产我继续增产的”!好,即使是过剩了1.165亿吨,那这笔资金谁来占据,钢厂?商家?!!!
2、关于钢材负公差问题。目前钢铁行业的确有许多的品种规格是通过负公差轧制并交货的,那是在国家标准允许的范围内执行的!如:螺纹钢理论重量与实际重量的差明确规定“不得超过5%”,但在检测其性能时是用“公称尺寸”来计算的。角、槽钢最低6-7%,否则产品尺寸的某一项将超标! 也就是大家所说的“非标材”(此名还比较好听)。
作者: 阿奇霉素    时间: 2005-12-13 09:03
先顶,再研读!
作者: 网事随缘    时间: 2005-12-13 09:17
顶,楼主分析精辟,针对性很强,令受益非浅!
作者: 阿杜    时间: 2005-12-13 09:37
诚信老大,请教一哈,负公差超标的应该算不合格品吧?唉,蛇麻世道
作者: 葫芦丝    时间: 2005-12-13 09:59
这样的文章要支持
不论观点,只说态度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好现象!!
作者: 诚信为本    时间: 2005-12-13 10:37
标题: 你说呢???
引用:
阿杜 发表于 2005-12-13 09:37
诚信老大,请教一哈,负公差超标的应该算不合格品吧?唉,蛇麻世道

产品的标准是什么?是检验产品是否合格的尺度!

尺寸上超出了标准的要求,能称为“合格产品”吗???
作者: xiaoguang    时间: 2005-12-14 01:02
引用:
被遗忘的时光 发表于 2005-12-13 00:38
——就浅见与远见问题与lzk1212先生商榷

  目前中国钢铁工业的现状,真是“墙倒众人推”。既然已经是众人合力,显然也不在乎多lzk1212先生一人。本也无可厚非。但鄙不才,以为lzk1212先生(以下简称先生)文中观点...

难得一读好文章,说得清楚,道得明白,坚决顶!
作者: 天南    时间: 2005-12-14 10:48
行家伸伸手,便知有没有,好帖子要顶
作者: 大话钢市    时间: 2005-12-14 14:34
引用:
被遗忘的时光 发表于 2005-12-13 00:38
——就浅见与远见问题与lzk1212先生商榷

  目前中国钢铁工业的现状,真是“墙倒众人推”。既然已经是众人合力,显然也不在乎多lzk1212先生一人。本也无可厚非。但鄙不才,以为lzk1212先生(以下简称先生)文中观点...


这才是真正的业内人士, 才会有利于中国钢铁行业发展.
作者: 阿杜    时间: 2005-12-16 14:58
引用:
诚信为本 发表于 2005-12-13 08:51
只要有一点常识、有一点营销思路的人都不会去干的,而非“等着别人减产我继续增产的”!好,即使是过剩了1.165亿吨,那这笔资金谁来占据,钢厂?商家?!!!..

这里有一个群体和个体的问题。“过剩的是总量,俺家产品竞争力强,俺家麻油库存”




欢迎光临 钢铁论坛 (//luntan.steelhome.cn/lunt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