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论坛

标题: 【原创】“浅见”关键是缺乏远见! [打印本页]

作者: lzk1212    时间: 2005-12-11 15:25
标题: 【原创】“浅见”关键是缺乏远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中国产业发展跟踪研究”课题组撰写的《2006年钢材石油供需形势预测》的报告发表后,2006年钢铁供大于求1.16亿吨的严峻形势,在钢铁业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不少业界人士认为,报告数据详实、分析透彻、切合实际、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是指导钢铁企业正确把握宏观调控经济形势并调整自身经营策略的指导性文件。
然而,也有人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报告‘这种没谱的预测,只能造成人们思想上的混乱,造成市场上的恐慌。不仅震惊中国,也将震惊世界’。撰文者用四个震惊,描述了他的‘浅见’:震惊一,报告无限扩大国内钢材供给量;震惊二,报告无限压低国内市场钢材总需求量;震惊三,报告无限夸大了供给与需求的矛盾;震惊四,报告对2006年我国钢材进口量与出口量的预测也不具有说服力。
《报告》预计2006年我国生铁产能可达3.5亿吨,粗钢产能可达3.6亿吨,成品钢材产量将达到39913.68万吨,万吨,同比增长将达到16.77%。于是‘浅见’者震惊,认为报告无限扩大了国内钢材供给量,既钢材产量。
‘浅见’认为,预计2006年全年钢产量为3.85亿吨左右,钢材是由粗钢轧制而成的,我国综合成材率95.54%,折算成品钢材全年为3.68亿吨。
‘浅见’在这里犯了两个错误。一是我国钢材产量从来大于粗钢产量,不信可以查一下近年每个月的全国主要冶金产品产量统计,钢材产量总是大于粗钢产量5~6%,如果2006年钢产量为3.85亿吨左右,则钢材产量起码会在4.04~4.08亿吨,而不是按照95.54%的综合成材率,折算为3.68亿吨钢材。二是95.54%的综合成材率是什么时候的数据?目前的长材成材率在负偏差轧制的广泛运用下几乎都超过100%,有一位小钢厂的厂长告诉记者,100吨钢坯他们可以轧出110吨左右的小角钢;某大厂一年生产h型钢产值约30亿,负偏差轧制为公司增加经济效益1559.5万元;有资料显示河北唐山地区钢厂供应的小型钢负公差在15-30%;冶金企业推广使用的无头轧制技术,使棒线材正常成材率达到99.3%~99.7%,热卷圆头交货几乎无轧制损耗。95.54%的综合成材率恐怕应该修正。当然这里还要感谢‘浅见’作者,因为他让我们知道了“钢材是由粗钢轧制而成的”。
一个题外话是,钢材统计与其他一些产品的统计一样存在着谈成绩时拼命夸大和说问题时尽量缩小的老毛病,要不然怎么会有在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的一句“河北的钢生产能力全国第一,我们了解的数字是7000万吨。你们掌握的数字是多少?”,让河北省的一位官员红了脸。
   ‘浅见’作者的第二个震惊是,《报告》预计的2006年各行业对钢材的总需求将达到33685.44万吨,比上年增加3096.12万吨,增幅为10.12%,较2004年和2005年增幅继续回落。‘浅见’作者认为是无限压低国内市场钢材总需求量。
‘浅见’作者将2005年1-10月的钢材产量加上净进口量,作为1-10月国内钢材表观消费量,这钟算法值得商榷。按固定资产投资钢材消费强度来计算2006年的钢材需求量,人为定一个4500万吨/万亿的消费强度,更属空穴来风。
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由此可见,“十一五”发展战略的主导思想是要改变中国经济发展长期以来过多地依赖资源和投资的状况。通过扩大内需,增加其对gdp增长的贡献率,降低gdp增长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过度依赖,改变日益失衡的国民经济发展状况,降低资源消耗,达到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目的。
近年来,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导致国内钢材消费量超常增长,钢材消费强度快速提高。据统计,1991年国内固定资产投资仅占当年gdp的26%;1998年约占到34%;2001年提高到38%,而2004年快速上升到51%,2005年预计将达到55%。据wsd分析,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的每万亿元gdp钢材需要量,2000年中国为1400万吨,2003年接近2000万吨,而2005年预计将超过2000万吨。如此大的钢材消费强度仅在1992-1994年中国出现钢材热时才出现过,而正常的钢材消费强度应在1300-1500万吨/万亿。即使是这一“正常值”也要比美国高出6倍以上。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136515亿元,按1500万吨/万亿计算,当年钢材消费应为20478万吨;预计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5万亿元,钢材消费应为2.3亿吨,即使按照2000万吨/万亿计算,钢材消费至多也就为3亿吨,这就难怪中钢协前会长吴溪淳要发出“多出的7000万吨钢我卖给谁”的质问了。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指出:考虑人口增长因素,“十一五”时期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只要达到7.5%左右,即可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的目标。比预计“十五”时期8.8%的年均增长率,降低了1.3个百分点。增长速度放缓,意味着钢材需求增幅同样缩小。因此,不是《报告》少预测了9164.56万吨,而是‘浅见’多估算了9164.56万吨。
‘浅见’认为《报告》无限夸大了供给与需求的矛盾,这是他的第三个震惊。‘浅见’认为不存在2006年我国钢材“供给超过需求6228.24万吨”,并且煞有介事的问:存放钢材的场地在哪里?钢企老板能多生产1亿多吨钢材放在库里,能愚蠢到这种地步吗?
这个震惊‘浅见’的作者确实应该震惊,正是在钢价高位运行的鼓噪下,大量投资涌入钢铁行业,2002年,钢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704亿元,比上年增长45.9%;2003年投资1332亿元,再增长89.2%;2004年全年累计完成投资1780.82亿元,增长约33%左右,仍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左右的增速,而今年一季度仅建成投产的连铸机,新增生产能力就达1603万吨。目前还有7000万吨的在建能力和8000万吨拟建能力。
至于存放钢材的场地在哪里?那简直是杞人忧天。仅上海一地,百万吨卷板库存、三五拾万建筑钢材库存,壹贰拾万吨中厚板库存,是经常的事情。钢材疯涨的时候,上海钢材库存最高超过200万吨。9亿吨水泥都能摆下去了,一亿吨钢材还会没地方放?钢企老板确实不会多生产1亿多吨钢材放在库里,他们正是依靠‘高价位运行’把1亿多吨钢材转移到了经销商那里。
‘浅见’认为的第四个震惊是,报告对2006年我国钢材进口量与出口量的预测也不具有说服力,他认为钢材进口是个逐年递减的趋势。却不知道价值规律将主导钢材的流向,在市场逐渐全球化的今天,钢材进出口贸易中的市场份额将逐年加大。因此受汇率变化,内外价差变化,产品质量提升、甚至于双边多边关系等等经济和非经济因素的影响,不排除钢材进口逐年递增的可能。
与其相反的是,由于我国国内钢材产量的大幅增长,品种结构的不断调整以及国际市场价格高于国内价格,今年1-8月份我国钢材和钢坯出口增长非常迅速,钢材出口量达到1503.82万吨,同比增长115.46%,钢坯出口量为584万吨,同比增长170%左右。超常规出口已经引起了进口国的高度警惕,钢坯的出口退税政策以及钢材出口正面临反倾销的危险,加之国际市场持续疲软的态势,将给钢铁产品的出口贸易造成较大冲击,增加出口难度。     
因此,2006年我国的钢材进出口贸易,很可能出现进口大增而出口受阻的不利局面。
综上所述,‘浅见’没有将钢铁工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结合起来,没有将行业利益与全局利益通盘考虑,没有跳出传统行业的发展模式,没有认真研究钢铁行业应如何转变增长方式,没有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审视我国钢铁行业的发展。
因此,‘浅见’缺乏的是 ——远见。
作者: xiaoguang    时间: 2005-12-11 15:34
引用:
lzk1212 发表于 2005-12-11 15:25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中国产业发展跟踪研究”课题组撰写的《2006年钢材石油供需形势预测》的报告发表后,2006年钢铁供大于求1.16亿吨的严峻形势,在钢铁业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不少业界人士认为,报告数据详实、...

关于钢材市场,争论是必要的--辩则明!

具体详见:
2006年钢材供需形势预测http://www.steelhome.cn/messageshow.php?nid=308844

对《2006年钢材石油供需形势预测》之浅见http://www.steelhome.cn/messageshow.php?nid=310815 
作者: 不抽酒不喝烟    时间: 2005-12-12 09:27
标题: 不懂……!
入行太浅,道行不深,在当初看见“浅见”的文章的时候觉得观点提出的虽然有点仓促和不具太强说服性,但还是期待事实不会象国务院研究中心所估计的那样,可能是人性的啊q精神作宠吧!
看了楼主的文章,有很强的针对性,但是正向您说的,跳出这个行业来看,“浅见”是在尽责,偶对他的话无可厚非,至于是否有“远见”,还需要各位老师给偶洗洗脑讲讲课
作者: 网事随缘    时间: 2005-12-12 11:25
我感觉两篇报告都有偏激之处,呵呵!




欢迎光临 钢铁论坛 (//luntan.steelhome.cn/lunt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