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06-3-4
- 最后登录
- 2013-8-19
- 阅读权限
- 50
- 积分
- 790
- 精华
- 0
- 帖子
- 332
|
部分原因是受新兴市场的需求拉动,世界商品需求增长不断,导致现代社会中石油、水泥和铁矿石以及其他许多基本的建筑材料价格涨声一片。铁矿石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2008年的铁矿石合同价较2007年暴涨了65%,而澳大利亚铁矿业公司在今年的谈判中还在要求更高的涨幅。高昂的现货价格、不断增长的需求以及有限的供应量增加了他们的价格谈判筹码。
与此同时,铁矿石最终用户正在竭力确保这一极其重要的商品供应。一些现金充裕的中国钢铁制造商正大举收购澳大利亚铁矿石生产商的股票,有些甚至对小型铁矿石公司提出全现金恶意收购要约。
这场激烈的铁矿石拉锯战,让我们看到了未来的世界,一个稀缺商品价格高昂的世界,一边是需求方为了确保货源供应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而另一边是供应商通过维持高价和限制外国投资而奋力保护自己的利益。
钢铁企业惴惴不安
全球钢铁企业都在忐忑不安地等待着和澳大利亚铁矿石生产商一年一度的铁矿石价格谈判结果。这些谈判至关重要,因为它们将决定新财年(2008年4月至2009年4月)的铁矿石成本。2008年铁矿石合同价谈判时间已经比往年拖延了将近两个月,这种情况极不寻常。
2月23日,中国第一大钢铁生产商宝钢集团与世界第一大铁矿石生产商巴西淡水河谷公司(companhia vale do rio doce,cvrd或cvrd (vale))就2008至2009财年国际铁矿石基准价格达成一致。根据双方的谈判结果,新财年铁矿石合同价在上一财年基础上大幅上涨65%。
按照惯例,无论钢铁企业代表与主要的铁矿石生产商代表达成怎样的价格协议,整个行业无论是日本钢铁厂、欧洲钢铁厂,还是澳大利亚铁矿石供应商都要接受谈判价格。
然而今年,情况大为不同。世界第二大铁矿石公司澳大利亚力拓集团(rio tinto group)与世界第三大铁矿石公司必和必拓公司(bhp billiton ltd)希望在淡水河谷公司达成的65%涨幅基础上进一步大幅加价。他们的要求一方面反映了澳大利亚与巴西到中国海运费的差价问题:以5月29日当日为例,澳大利亚至中国海运费为47美元/公吨铁矿石,而巴西至中国海运费则为106美元/公吨铁矿石。然而另一方面,澳大利亚供应商的高要求也反映出铁矿石价格的迅速攀升。
在过去一年中,铁矿石现货市场价的增速远远高于合同价的增速,产自印度的铁矿石现货价更是上涨了145%。目前每吨铁矿石现货价较2007- 2008财年增长1000元人民币,即使2008-2009财年按照涨幅65%的合同价计算,现货价也将高出合同价500元人民币/吨。
2002年至今,铁矿石价格连翻3倍,这已经让中国钢铁制造企业很受刺激,而澳大利亚供应商提出的更高涨幅要求更是让他们倍感不满。“按照长期合同,中国钢铁厂每年进口约2.5亿吨铁矿石,而如果铁矿石价格上涨65%,那么中国钢铁企业的总成本将随之增加600亿元人民币,” 提供铁矿石信息与分析的中国联合金属网的分析师胡凯介绍说。他还指出,2007年去年实施长期合同价格的中国大中型钢铁厂的利润也不过1400亿元人民币。
目前,中澳双方的分歧仍然很大,短期内谈判可能不会有结果。
基准定价体系
每年,钢铁生产商与铁矿石生产商都会通过谈判确定新一年的合同价。在谈判回合中,宝钢代表中国钢铁制造商,而世界三大铁矿石供应商巴西淡水河谷、澳大利亚力拓集团和必和必拓公司代表矿业公司——这三家生产商控制了全球70%以上的供应量。这一价格谈判体系就称之为年度铁矿石基准定价体系。
根据该定价体系,矿业公司生产的80-90%的铁矿石将以长期合同的方式销售,剩余10-20%以现货方式交易,现货价格按照供需情况每日不同。此外,所有产自印度的铁矿石目前均在现货市场交易,正如刚才提到的,2008年现货价较2007年的涨幅高达145%。高昂的现货价格使得澳大利亚铁矿石生产商更加坚持要进一步提高合同价涨幅的要求。
由于铁矿石是钢的主要成分,因此钢需求量是决定铁矿石价格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产钢大国,也是世界第一大铁矿石进口国。中国市场的强劲需求拉动了铁矿石价格上涨,而进口量仍在持续上升:2008年1-4月,中国铁矿石进口量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5%。去年,中国铁矿石进口总量达3.831亿吨。
与此同时,铁矿石供应却处于紧张状况,高质量矿产资源越来越稀缺。现有的矿山正趋于枯竭,即将关闭,而过去十年中几乎没有发现什么新的大矿区。澳大利亚和巴西的矿业公司正在想方设法增加铁矿石产量,而中国本土铁矿石产量依然处于低水平。另外,缺乏熟练技术工人和凿岩机等专业设备也是供应有限的原因,这些短缺延缓了新矿的开发。“我们认为,至少未来3-5年,都将面临铁矿石供不应求的局面,” 必和必拓公司铁矿石总裁伊恩·阿什比(ian ashby)说:“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快增加产量。”
据阿什比介绍,自2002年以来,铁矿石的平均投资成本为每吨57美元,但他表示未来新的铁矿石投资成本将增加至每吨105美元。“主要原因是澳元对美元的汇率在上升,近几年机器的成本在上升,以及缺乏劳动力导致人力成本显著增加,”他说。
由于需求增长速度不断超过供应增长速度,因此铁矿石价格已连续6年上涨。然而近两年,巨额利润却被印度铁矿石生产商赚去了,这是因为他们实施现货交易价,而不是长期合同价,这一情况着实让澳大利亚铁矿石生产商感到嫉妒和不满。力拓威胁可能放弃传统的长期合同,转而向价格更高的现货市场销售更多铁矿石。
必和必拓采取的对策则不同。去年11月,公司宣布拟斥资1450亿美元收购竞争对手力拓,该收购计划旨在打造一家自然资源巨头,抗衡巴西淡水河谷。随后2008年2月,必和必拓又将收购力拓的报价提高到1730亿美元。
必和必拓认为,与力拓公司合并将能控制全球30%以上的铁矿石销量,并使生产成本低于其他中小型铁矿石生产商,进而提高竞争力。此外,合并后的公司将有机会利用各种协同效应和收益,每年产生37亿美元的效益,因为合并后他们可以共享火车、铁路和港口等基础设施。
然而钢铁生产商却对必和必拓的要约收购感到不快。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该协会的成员包括中国所有大型钢铁制造商)强烈反对合并提案,称收购将造成铁矿石行业垄断,并使合并后的公司在年度铁矿石谈判中的控制权过大。目前,亚洲进口的铁矿石约50%来自力拓与必和必拓。
中国钢铁企业在出征
与此同时,中国企业纷纷转向海外以获取更多的资源。今年2月,中国最大原铝及氧化铝生产商中国铝业集团(中铝)携手美国铝业,以14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力拓9%的股份,这一天价收购远远超出业内预期。
“收购国外矿业公司不失为获取重要海外资源、影响价格的一个方法,”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主任徐向春评论说。
中铝收购力拓使其成为力拓第一大股东,并因此成为必和必拓对力拓要约收购的焦点。
有分析人士预测,如果必和必拓得到澳大利亚和英国政府(力拓在两个国家都有上市)的批准,也许还有欧盟的批准,就将对力拓进行恶意收购。之所以这样预测,是因为必和必拓最初的收购提案遭到力拓董事的拒绝,他们说收购要约“显然低估了力拓的价值及前景。”然而,即使必和必拓要实施恶意收购,也必须通过力拓全体股东的批准,当然包括中铝。
继中铝之后,更多中国企业开始投资澳大利亚资源型企业。上月,中钢集团向澳大利亚铁矿石出口商中西集团(midwest corp)提交一份收购计划,拟以12亿澳元收购其全部资产,成为第一家在澳大利亚提出恶意收购要约的中国公司。“在铁矿石行业,中国企业不仅是消费者,而且要控制尽可能多的资源,” 中国钢铁行业协会主席罗冰生表示。
其他中国企业也纷纷效仿。他们在澳大利亚的收购目标包括中西(midwest),莫森金属(murchison metals), 金达必金属公司(gindalbie metals)和澳洲资源(australian resources)。其中多数是中小型矿业公司,同时也不乏大型基建项目如西澳大利亚价值30亿澳元(28亿美元)的澳卡基(oakajee)深水港口和铁路项目。
2005年6月至2006年6月,澳大利亚外商投资审核委员会(australia foreign investment review board)批准的中国投资申请数量从206份增加到437份,2006年6月至2007年6月,获得批准的中国投资申请数量又翻倍至874份。但这些数字并未包括最近的股权交易。自去年初以来,此类股权收购交易总额已达200亿澳元。
然而对中国而言,通过购买澳大利亚资源型企业的股份赢得重要影响力将是困难的。一个原因是,据必和必拓首席执行官高瑞思(marius kloppers)介绍,即使是最大的股东也未必能赢得公司董事会席位。“按照必和必拓公司规定,董事的选拔取决于他们的行业经验,而不是所持股份,”他对沃顿知识在线说。
三个月之后,中铝将成为力拓最大的股东,然而它在董事会并无一席之地,无法介入公司经营活动。此外,面对来自中国的投资,澳大利亚政府可能不会再像中铝收购力拓9%的股份那样轻易地允许第二家大举收购其具有战略意义的行业和企业了。
中铝14亿美元投资力拓是中国史上最大规模的海外投资,澳大利亚媒体甚至将该收购案视为一个政治声明,是中国拟抗衡全球矿业公司以赢得一席之地的信号。据一些澳大利亚媒体称,中国购买力拓股份之后,必和必拓的高层就飞往堪培拉与澳大利亚总理进行了秘密会谈,希望说服澳政府今后阻止中国企业对澳矿业公司的天价要约收购。
他们的说服可能真的奏效了。澳政府随后发表投资原则声明,称外国投资必须符合国家利益。声明中还提及主权财富基金,警告说这样的投资者必须经过严格审查,评估他们的“运营是否独立于相应外国政府。”国有企业必须证明自己只是在做“商业买卖”,没有政治目的。
澳大利亚已经延迟批准至少10个中国国有企业对澳矿业领域的投资项目,这表明澳大利亚的中国投资申请正在减缓。
中国商务部研究员梅新育认为,去年中国40%的铁矿石进口来自澳大利亚,而澳大利亚53%的铁矿石销往中国。“对中国而言,我们只是希望找到自然资源的可靠供应源。如果澳大利亚政府希望继续拥有长期可靠的出口市场,他们最好与中国保持紧密关系,不仅是在贸易领域,还包括投资领域。”
德勤全球采矿业领导人邵杰瑞(jeremy south)建议说,如果中国钢铁企业希望投资外国资源型行业,可以通过建立合资公司的方式。“日本企业就是很好的例子,”他说:“他们在澳大利亚建立了许多合资项目,而中铝也是通过联手国际合伙人美国铝业出色地完成了收购力拓项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