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06-7-12
- 最后登录
- 2015-2-28
- 阅读权限
- 80
- 积分
- 3152
- 精华
- 0
- 帖子
- 1611
|
从结庐而居到登堂入室
——漫说钢贸民企组织架构
一、引言
考察颇具代表性的上海和广东乐从两地钢贸民企,他们的生存和发展是个极有意思的现象。尤其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入行的一部分钢贸民企,初始规模比胡司令“七八个人来十几条枪”的家底还要单薄,而现在,借用一位举重若轻的企业主的话说,“一不小心就搞大了”。在过去的特定历史时期——钢材贸易的黄金时代,“一不小心”的企业可以粗放于组织的建设而精细于生意的讨价还价和外部关系的维护,从而赚个钵满盆满,如今大了之后何去何从?估计没人愿意在将来某一天自我解嘲说:一不小心又搞掉了。
二、钢贸民企的结庐而居
组织、组织架构、组织架构的运行机制,这三个概念之间有着层层递进的关系。“组织”意指为实现企业目标所需要的企业资源(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的调配。“组织架构”是企业资源调配程序的规范。组织架构的“运行机制”则指为形成企业资源的流动所需的组织力和执行力。在广东乐从,钢贸从业者曾被称为“卖铁的”,其所来有因。
一些以小农意识或小商品意识起家的公司,习惯于巨细事务由老板一人发号施令,全然“三无”——无组织系统、无单位划分、无职责规定。这类公司在组织架构的建设上尚处在山顶洞人的阶段。
有些懂得附庸风雅的,绘制出错落有致的组织架构图以壮门面,具有组织的表象,但部门界线模糊,分工不明,机制呆板,无架构的实质。这第二类公司的组织架构充其量搭了个草棚。
第三类公司意识到组织的重要性,知道应当按组织系统去指挥或协调工作,但架构的设置或者墨守成规,或者常常改组,导致组织架构的适应性或稳定性大打折扣,这种组织架构勉强算是茅庐。
上海和乐从两地数千家的钢贸民企虽说不可一概而论,但结庐而居的企业在目前仍占着主流,尤其这部分在组织架构已具备一定形态的企业,倘若不能登高一步风光无限,真是太可惜了。
三、钢贸民企如何登堂入室
但凡上规模的钢贸民企,在钢材资源的获取上几乎都以第一渠道为主,即一级代理。即便专事“搬砖头”的公司,其业务运作也一样遵循着钢贸行业业务流程的大线条,区别在于局部操作细节的不同,而操作细节又与操作的规模有关。正是业务规模和方式上的差别,各自决定着组织架构设计上的结构形态。
茅庐的抗风雨性能无疑有限,但要登大雅之堂,非根据本企业的业务特点而确立组织原则不能办。
要测试一个组织架构运行是否顺畅,可以打个电话到一个公司的任一间接部门(如财务部或行政部)求购某品种钢材——此部门到销售部门,再到对应品种组、业务员,看这个过程中客户得到的指引是否清晰、所费时间是否经济。当然这个测试要排除特殊因素而着眼于一般性。
通过测试也许会发现,运行顺畅的小规模企业大多天然地采用“职能式组织结构”,即按工作过程而依次流动的组织方式。
采用职能式组织结构的中等规模企业,往往因其复杂性,难免产生摩擦、误会、争执、派系和推诿。适合的解决方案是采取职能式组织结构和“团队式组织结构”混合的组织方式。团队,乃由一群不同背景,不同技能及不同知识的人员所组成,通常人数不多,共同完成一项持续性的使命以及临时性的任务。但团队结构常因其成员疏于自律和疏于负责而失败,更因缺乏内部分工界线的明确性,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关注于解释、沟通等。
集团公司或较大型企业适合采用“联邦分权化组织结构”,即“自主事业部”。每一单位都有独立的管理阶层,自行负责其本身的绩效、成果及对公司的贡献,集团总部只对其实施策略准则上的管理。目前这种采用组织结构的企业有上海舜业为例。有些企业采用“模拟分权化组织结构”,即“准事业部”。这些准事业部门是组织结构中的组成单位,并不是真正的事业部门,却视同为事业部门,其有最大的自主性,也承担盈亏责任。这些“准事业部门”之间有购售关系,以内部自订的“转移价格”为基础,而非以外在的市场价格为基础。
以上的组织结构形态据说还不是最先进的,但世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设计,每一个企业机构的设计都必须以配合其使命、目标和策略的主要业务为中心。
“主要业务”,又可称为“关键业务”。在钢材求大于供的局面下,钢贸企业的关键性业务毫无例外都以采购为中心;供大于求时,情况则相反。当钢贸企业史无前例地将关键业务向销售倾斜时,销售配套服务中的加工配送业务的重要性会在不远的将来超越销售业务本身。
四、预则立,不预则废
市场态势的重大变化,可能会波及组织架构的设置或改组。所谓因变而变,变的是对策,而不应该是架构的功能。松下幸之助的“水坝式经营”理念,就是一种功能性的预留,而组织架构的设置也必须具长效机制。
五、永恒的问题
彼得•杜拉克认为,任何组织都不可能十全十美,均不可能完全避免轻微的摩擦、矛盾和混乱。
照此说来,企业治理者所从事的,就是西西弗斯式的苦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