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08-11-1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阅读权限
- 10
- 积分
- 10
- 精华
- 0
- 帖子
- 0
|
10月底至11月初,美、欧、日、中等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央银行大规模联手降息以扭转经济增长颓势,其中,美联储已将其基准利率降至1%这一历史低点。降息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市场的信心,但也给人们带来了隐忧:此轮全球降息力度如此之大,是否会孕育新的泡沫,为世界经济的未来发展埋下隐患?本报记者就此专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货币理论与政策研究室主任彭兴韵。
解决危机非货币政策一日之功所能及
记者:尽管全球央行近期采取了空前的协调降息行动,但国际金融市场目前依旧动荡不安,投资者信心仍未恢复。如何评价货币政策在缓解金融危机、抑制经济衰退中的作用?
彭兴韵:虽然全球主要央行采取了大规模的协调降息,但这一行动要对实体经济产生实质性的刺激作用需要有一段时间。目前,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不良影响还在深化当中,人们对衰退风险的担心仍在持续,企业盈利能力还会持续下降。第三季度,美国经济已出现负增长,欧元区最大的经济体德国的经济增长也下降了0.5%。发达国家的经济陷入衰退已成定局。对于冲击力如此强大的金融危机,仅靠两三个月的几次降息是难以彻底化解的,毕竟,危机的酿成非一日之时,危机的解决也非货币政策一日之功所能及。
大幅降息可能导致新一轮美元泛滥
记者:长期来看,大规模降息会不会摁下葫芦浮起瓢,解决了一个问题却引发另一个新问题?
彭兴韵:大幅降息的确会对未来的全球经济产生较大影响。事实上,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美国过去不断降低的利率,刺激了美国居民大量地从金融体系举债,导致居民未清偿债务余额与其可支配收入之间的比率迅速攀升。过度负债、过度消费以及过低的储蓄率,为后来的次贷危机乃至今年9月开始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埋下了种子。这一教训也提醒人们,在进行一次危机管理的同时,应当充分评估相关政策对日后金融和经济的不良影响和后果。
为稳定金融市场、避免经济出现深度衰退而采取大幅协调一致的降息举措,也是出于无奈。美国的利率现在正接近全球最低,当这次危机逐步化解、企业家和金融家的信心逐步稳定并得到恢复之后,有可能会导致新一轮的全球美元流动性过剩甚至美元泛滥,全球将重新面临通胀上升的压力。对于那些利率较高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国内外的利差、再加上较高的潜在资本回报率,可能会吸引低利率的货币资本流入,制造一个新的泡沫时期,乃至于泡沫再次破灭后,资本的外逃又会导致另一次货币危机。这是应当值得时时高度关注的问题。这意味着,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在应对这次危机的过程中大幅降低的利率,在危机得到有效遏制后,应当及时矫正过低的利率水平,担负起维护全球货币体系稳定的责任。
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有更大作为
记者:降息等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目前看来已经有限,下一步,财政政策在刺激经济方面是不是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彭兴韵:对于这次金融危机,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也较早做出了反应,但看起来力不从心,疲于应付。即使如美国所称已做好准备实行零利率,货币政策的调节空间也非常有限。相对于激进的货币政策,目前财政政策应用得还较少,但其效果往往更直接,经济对财政政策的反应滞后时间要短一些,因此,未来应有更大作为。
需要指出的是,在倚重财政政策刺激经济的时候,必须考虑各国和地区财力的限制,过高的财政赤字可能会成为宏观经济不稳定的因素。就欧盟来说,劳动力市场不灵活,降低了经济在危机中的弹性,这是欧盟与美国差异较大的地方。另外,欧元区财政支出的空间并不像美国那么大,通过扩大公共支出的方式来稳定其经济和金融市场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不过,欧盟各国的利率政策空间较美国要大,加上欧元贬值等将有助于经济的复苏。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它们中有许多是靠资源禀赋实现了过去几年的高增长,在这次危机中,资源产品价格泡沫的破灭对它们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因此,在与主要央行协调一致应对这次危机时,尚需花大力气推进经济结构的转型。
.人.民.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