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05-2-28
- 最后登录
- 2023-12-5
- 阅读权限
- 80
- 积分
- 33622
- 精华
- 0
- 帖子
- 763
 
|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从古至今,人才始终是最宝贵的资源。然而面对选拔人才尤其是领导型人才时,全球化的今天和遥远的古代相比,谁都没好到哪里去——领导力短缺的危机一直困扰着古今中外的ceo们。
古代有古代的苦恼:传播渠道的不畅、体制中的阻碍……今人有今人的郁闷:快节奏使人力资源折旧过快、专业化细分制约了人的全面发展……企业想从芸芸众生里寻觅到他的mr.right越来越难。
北宋诗人、书法家黄庭坚曾经因为几块过期的地瓜大发感慨,表达自己的人才观。老黄的朋友张中叔在某年的寒冬腊月里给他邮寄了一麻袋地瓜,结果整个冬天老黄都没来得及到邮局去取。来年春天当老黄突然想起,跑去取来一看时才发现所有的地瓜都发芽了,最长的都超过了一尺。老黄想,这下糟了,应该扔掉了。可是他的孩子侄子们不同意,说试试嘛,万一好吃呢?结果发芽的地瓜一下锅,煮出来的味道格外丰美,这哪是地瓜啊,简直是木瓜嘛。
作为士人的黄庭坚由此联想到时代选拔人才的话题。他说:如今选拔人才的时候,总是局限于自己所知道的去用人,而轻易把自己不了解的人才放弃掉,真是太可惜了啊!
老黄感慨的现象至今仍然存在。日前在北京召开的“2006全球企业家峰会”的主题是全球化时代的人才资源和领导力培养,与会者就人才问题达成共识: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企业品牌的建设是人品的建设,21世纪,人才成为国内外所有管理者面临的最大挑战。
公司想成就大业必须依靠顶尖人才,但是那些有潜质的人才正像扔在麻袋里的地瓜一样,轻易就被忽视。另外一个问题是,如今的跨国企业中,企业结构的扁平化趋势愈加明显——不再像以往那种传统的金字塔结构,从基础到顶端级差那么悬殊。如今一个先进的企业里,不同岗位的人才仅仅是位置的不同,这需要优质人才成为多面手,能够迅速适应从一个位置平移、滑向另一个位置。
针对这一新特性,在全球以人力资源管理而著称的ddi公司ceo, william c. byham倡导由组织内部“培养接班人”的理念——通过一套经过精密测量的“人才加速储备库”,使公司内部有潜质的人才都能得到多方位的锻炼机会,进而使一些人脱颖而出,就像黄庭坚眼中那些一尺多长的地瓜芽。
不靠猎头公司,也不靠挖别人墙角,而专门通过公司内部的培养来择定领导人才,这更容易让人想起三国时期的吴国。当年,当刘备凭诸葛亮一己之力pk天下,曹操拉开大旗广招四海高人之时,孙吴已然有条不紊地悄悄完成了三代领导人的有序更迭:从周瑜到鲁肃,从鲁肃到吕蒙,从吕蒙到陆逊。
孙吴品牌的打造靠的是江东才俊的内部栽培,这样做的好处,用byham的话讲,“可以以更有效的方式建立未来的团队,从而保证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