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12-8-6
- 最后登录
- 2013-7-26
- 阅读权限
- 70
- 积分
- 1252
- 精华
- 0
- 帖子
- 14
|
经济学者高尚全等认为,当前,中国外汇储备已持续数年出现异常,主要表现是外汇储备中的超额储备已远远超过正常范围,由此也导致中国货币发行主控权受到严重冲击、国际净资产大幅贬损和国内通胀等问题。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名誉会长高尚全、华顿经济研究院院长沈晗耀、国务院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季晓南三位学者,在今年第5期财新《中国改革》月刊撰文称,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改革现有的外汇体制,将权益性的超额储备,从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剥离出去,上交国库,用于组建“中国外汇基金”,让这部分滞留在虚拟经济领域的国际净财富,回流到社会再生产运动中去,以保障中国总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截至今年3月末,中国外汇储备余额为3.44万亿美元。中国的外汇储备/gdp指标2007年以后一直超40%,而日本这一指标始终在20%以内。
三位学者认为,中国的外汇储备已远远超出实际需求量,目前的“正常储备”约在1.2万亿美元左右。其测算如下:一是根据经常项和资本项的外汇需求测算。经常项的外汇需求,按照国际惯例,正常储备需要预留四个月的进口贸易结算额度,2011年中国进口总额为17435亿美元,因此近6000亿美元即可;至于资本项的外汇需求,一般是其总量30%-40%的拨备,按50%的拨备应足以应付,如按50%算,大概在6000多亿美元。两者相加大约1.2万亿美元左右。
另一方式是参考资本项下形成的债务性资产测算。根据国家外管局数据,到2011年,中国国际收支的资本和金融项目累计达1.35万亿美元。由于债务性资产不会在某个时段全部同时到期兑换,三位学者称,“正常储备”规模定在1.2万亿美元足以应对各种换汇需求。
据此测算,目前中国超额外汇储备大约有2万亿美元。三位学者提出,这一类外汇财富的管理不应该归口外管局,用于购买金融产品,按理应该“回流”,用于购买国外实物资产(国外战略资源、技术及优质股权等),回到实体经济社会再生产运动中来,以平抑国内物价和促进国内经济发展。
他们建议,外汇管理体制的改革,核心理念是要将超额储备(主要指权益性资产)剥离出来,让它回归到实体经济再生产运动中来,以服务国家经济发展。首先是要对外汇储备实行分类管理。“正常储备”由央行及其外管局管理,主要用于满足偿还债务、资本及其收益汇出和经常项目进口结算的需求。“超额储备”上交国库,由中央政府将其作为资本金注入到实体经济领域中。
其次,组建“中国外汇基金”。将目前可自由支配的1万多亿美元(2万亿美元左右的超额外汇储备中,已有逾8000亿美元用于购买美债——编者注)权益性超额储备,以铸币税的形式上交国库。由于这部分是经营性的国际净资产,因此财政部可将其划给国资委管理,按照新增国有外汇资产进行管理和操作。国资委应组建 “中国外汇基金”,按专业化、市场化管理运作的方式,将其投入到社会再生产运动中去。
三位学者还指出,“中国外汇基金”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政策性的中国外汇战略储备基金,主要用于政策性和战略性的储备,如购买国际大宗商品,控制海外油田和收购海外大型矿产资源等。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成立专门的黄金增储基金,负责实施增储黄金(商品金和资源金)的战略任务。
另一种是市场化的中国外汇产业投资基金。它是战略性的产业投资基金,主要注资和装备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民族企业,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收购国际优质企业的股权,国外的高科技和先进设备,以及引进国外优秀人才和团队,等等,增强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