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就业机会较多,工资水平较高。那我国各大城市收入水平究竟如何? 第一财经记者统计梳理了40个重点城市的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后统计发现,目前共有7个城市人均收入超过6万元,整体来看长三角地区的收入水平最高。 上海领跑 数据显示,40个城市中,2020年有7个城市人均收入超过了6万元,分别是上海、北京、深圳、广州、苏州、杭州和南京。包含了四大一线城市以及苏州、杭州、南京这三大来自长三角的新一线城市。这7个城市的GDP总量均位居我国城市GDP前十名。 其中,上海是唯一一个突破7万元大关的,达72232元。北京的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了69434元,接近7万大关。总体上,上海和北京这两大强一线城市的居民收入在全国处于绝对领先位置。近年来,我国收入最高的三个行业分别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而京沪是这些高收入行业最集中的地区,带动了居民平均收入的提升。 来自华南的两个一线城市深圳、广州与沪京存在一定距离,两市的人均收入分别为64874元和63289元。 长三角高收入城市最多 在四大一线城市之后,来自长三角的三个新一线城市苏州、杭州和南京人均收入也超过了6万元大关,紧追广深。这三个城市高新产业、新经济发达,集聚的财富也多。 以苏州为例,2020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数、认定数、净增数和有效数创历史新高,年末有效高新技术企业达9772家,逼近1万家,继续位居全国第五,仅次于四大一线城市。 杭州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增加值4290亿元,增长13.3%,高于GDP增速9.4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为26.6%,较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数字内容、软件与信息服务、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产业增加值分别为3113亿元、3441亿元和1090亿元,增长12.7%、12.9%和14.7%。 南京全年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871家,总数达6551家,增长39.98%。全年新增创业板、科创板上市企业3家、5家,新增上市企业12家,上市公司总数达126家。 从区域分布来看,长三角高收入城市最多,在前十的城市中,包括了上海、苏州、杭州、南京、宁波和无锡。相比之下,珠三角的城市中,在广深两个一线城市之外,其他新一线、二线城市与长三角同类型城市相比存在明显差距。 珠三角整体收入数据不如长三角,有多个因素,一方面,广东原先产业结构主要是以三来一补为主,劳动密集型企业较多,常住人口中,外来常住人口占比更大,非户籍人口收入相对没有户籍人口高。而长三角原来的国企较多,集体经济更发达,统计也比较规范,户籍人口占比更大,收入也比较高。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收入水平并不高,比如福建的两个万亿级GDP城市泉州和福州,全体居民人均收入仅为4万出头,不仅远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的重点城市,而且与中西部的长沙、武汉也有较为明显的差距。 这与福建的产业结构有关,福建是民营经济占比最高的省份之一,包括泉州等地以民营企业尤其是纺织鞋帽等轻工业为主,相比国有企业,这些民营企业的收入要低不少,而城乡可支配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占大头,福建相当多的人从事商业,这方面的统计相对难以体现在收入统计当中。 据分析,福州、泉州收入低,一方面有统计口径的原因,另一方面也说明福建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如长三角、珠三角等地,相比传统产业,高新产业收入相对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