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05-3-24
- 最后登录
- 2015-12-13
- 阅读权限
- 80
- 积分
- 5420
- 精华
- 0
- 帖子
- 1327
|
最近钢价比较乱,经营上比较忙一点,也比较累。今日闲着没事把前面发的小帖(断断续续的)把它连起来发一下来轻松一下自己的心情吧,(可能不太通顺)里面有些数据没有来得及补充。
在经营过程中赚也罢,赔也罢,都能泰然处之,然而对钢厂的一些时间的某些做法颇有点意见。原写小文的意思是自己消气平和心态的,现拿上来一发,让大家见笑了。
国内钢铁企业大部都是国营企业,是国家从建国起就一直重点扶持和发展的独生子,经过多年“掠夺”式的经营有了迅速的膨胀,在今天多数老钢铁工人的“付”与“收”天地之差的过程中,建立起了“官本们”为主导思想的经营决策之路(当然不是指全部),改革开放以来各行业在市场化的大潮中迅速转型和催生,可以说有很多部门和行业已经完全跨入了完全市场经济的大门并且有一大批企业成为了在国际商海中的弄潮儿,如海尔、联想、格兰仕等等。(未经本人许可不得转载)(待续)
铁矿石有没有可能突破100美元大关?
当大家都在谈论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公司要上调7.5--10美元时,大家都非常之愤慨,其实大可不必市场使然也。也不就是76美元或57美元吗,而当我要说如果铁矿石价格上涨到100美元以上,你会不会说简直是“疯”了。在矿产资源的价值被重新认识的今天,在资源相对世界经济复苏的快车道上它成为了发展道路上的瓶颈,作为经济规律的表现必然呈现出价格围绕着价值下下波动,在一定时间里有一定区间也是正常的,甚至出现较大的偏离。(待续)
由于体制的原因和“出身”的定位决定了钢企的目光问题。
在计划经济塑成正身的钢企,钣铱着传统的模式做着一成不变的经营,未曾有过对未来世界范围内潜在的原材料和产成品的危机想象的空间。前几年钢材紧俏时想要一点资源必须找领导批条子,找指标。不过那时还好在腐败相对比较少但那时能搞到指标的人都被认为是有本事的人。后来到了2000年左右钢材相对出现了过剩,经销商正常利润每吨在10--30元左右,且竞争异常恶劣,钢厂便出现了多种政策如先货后款,承兑汇票、协议户、先卖货后定价等等甚至出现了某段时间赔本赚吆喝!效益低下有的厂工资都难,也更没人谈什么技术改造和长远规划了,只按主管部门下达的指标去做完成任务就行。然而 又是短短的两年时间,钢厂的境地大变,中国持续30年的经济高速发展每年 gdp 8%左右高速增长给作为工业支柱的钢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这一且又被钢厂领导们认为是自己有“多大”本领创造的经营环境所创造的,于是各种新的不平等的游戏规则出现在市场经济的旁边。(待续)
卖方市场条件下钢厂出现的新的不平等条约。
笔者也从事过多个行业的工作,虽说在被定位在市场经济的前提下的“准市场经济”--注笔者自己定议。
都说电信、民航、电力、煤气、自来水等行业的霸王条款或合同不合理,依我看钢铁行业的合同和行规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它可以提出不收承兑汇票或带附加条件,它可以发货时不够车皮吨位,它可以本月合同下一月交货或再下一月交货,更有甚者,连续几个月交不了货或再一个交货期内你付了全款锁定了资源和价格后它可以给你来一个追涨n次价格,一交200元/吨。这在全国行业里我觉得也是为数也不多的“霸王”吧,对下游成本完全下泻自然不是什么脸红的事(我在前面的文章里专门写过),定价的随意性比街头卖菜的小贩还变得快--那可真是“不是你不明白呀,这世界(价格)变化快”这歌词好象就是给它们量身定做的。(待续)
只算自己的小账或行业成果未能放眼国民经济一盘棋的大眼光。
更多的“特点”不在这一一说起了,谈一下钢铁企业最愿意说的经济成果吧。去年国内钢铁企业和纯利润大约是1000亿元(也有资料说是880亿)从数字上看起来挺让人欢欣鼓舞的,这不是一个小数字,但是要和日本钢铁企业比一下你才知道效益上的差异是多么大,中国去年一个的钢产量是美国、德国和日本的总和,可是利润又是这些国家利润的几分之几?日本去年为一万亿多日元美国和德国(因手头没有详细资料)暂且不说。国内钢铁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野心”到了极致--业内人士估计热轧平均在1000元左右,冷轧在1500元以上,其它稀缺资源比这些还高得多,只差与“毒品”相争利润了,什么原因使之?战略?思想?策略?竞争?彼涨俺为何不涨?今天上午涨那怕下午再落都行,管它这叫什么行为都行。
----体制问题、统一的经济纽带问题、经营外行和“老大”思想的问题,要能一下子说的明白也不容易。(待续)
放下利润暂不说,由于我国大部分钢铁企业于国外发达国家的钢铁企业在技术上、工艺上有着相当大的差距,不管是吨钢耗煤、耗水及电的比例都相差几倍到十几倍,并且还有一个更为重大的隐患--初级产品加工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需长期冶理的高额成本暂时被许多地方政府和企业追求短期经济指标的辉煌所掩盖。以至于被后来国家将要强制推行的绿色GDP的发展指标所“棒”吓。
前几年,只要是出口换美元,受一些相关政策的影响有的企业不顾及成本力争出口,这样下来可以在面子上很风光--某年出口了多少多少吨,创外汇多少美元,然后等着国家退那13%的税。除了在政策时段上的偏导外,钢铁企业的经营思想上不能不重新认识一下。
好在政府今年已经取消了一些初级产品的出口退税。这时少战略眼光的一些钢铁企业又不知所措了,减少产量吧,又不甘心,降低成本吧,化的时间又太长还得多增加设备投资。看到与自己一样的企业在低头拚命的生产在赚“大钱”,一发脾气也开足马力往上冲,结果是初级产品一大堆价格再往下猛落!就这样在这简单的“涨”、“落”的怪圈中恶性循环。
由于这样的短期效益指标的存在,使钢厂侧重于粗放式经营,忽视环境保护。
作为国家经济系统的一个子环结,大量的进口原料忽略环境污染生产初级产品出口,然后外国人在将你的初级产品加工成高附加值的产品再以高额价格出售给你,这一里一外帐应该怎么算?从系统工程的角度来看应该选择一个利润最佳能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最终的一些产品做为出口的产品和行业,才是最优的。
是不是应该为钢铁下游的做为20%左右利润的机电行业以及有竞争力的家电、造船、轻工、集装箱等八大行业这些附加值大一些的行业产品多一点钢铁成本上和支持?虽然钢铁企业可能会损失一些利润,但最后算国民经济大帐的时候一定会产生1+1>2的经济效益!由此算来钢铁企业只做“两头”即原材料和初级产品是没有出路的。这两年铁矿石直接暴涨的原因之一也在于此,如果钢铁一直持续的格局不变那么矿石在一两年内的高价不会有所缓解,矿石可以突破100美元甚至120到150美元的可能性不会不存在!
眼前存在的铁矿石高涨的局面,肯定存在着日本与韩国在经济和政治上对中国的扼制,经济向来是和一个国家的政治分不开的。且看日本钢铁内行是怎样操作的,不要说行业成本领先几倍,只看世界上主要矿石生产地有几家没有日本人的股份,甚至有些就是日本人直接投资开的矿山,在这个涨价的过程中
它是靠分红呢还是多赚的矿石利润来冲减钢铁成本?是靠日元升值来计算进口矿石成本相对更低与中国人民币与美元固定汇率随着美元贬值而进口矿石成本大增相比呢还是与日本人对矿石的绝对把握可能对外包括中国在内的钢厂一个高价和对自己一个低价的恶意形为--是否更显得内行呢?
(待续)
中国钢铁业自认为老大(不管别人承认不承认)长期以来被形成一种意识,尤其是这几年国内经济对钢铁的飓风式的本人吸附,更加助长了它的傲气!
然而当打开世界之窗户才发现迥然不同,象一棵温室里长成的巨大的花木一旦接触到外界的寒流,一时间各种救护措施都由别人来替它着急。
16家钢老大喊着口号举起的“不同意的”拳头还未来得及放下,就已被外国矿石巨头(必和必拓)再涨103%--114%的吓斥中难以回神过来!
对于接受还是放弃的单项选择题,我想就是小学生也不难做出回答的。
忙了我们的政府,心疼我们的总理呀!又是取消钢坯、锭的出口退税来缓解国内原材料的危机,又是“矿石许可证”、银行准备金率、严格土地审批、汇率和利息将要做出的调整、成立钢协矿石分会等等来为应对一个小小的矿石涨价问题。为此可能还要被“矿霸”指责违反“WTO”。为想这个对策不知又是几夜没睡觉。谁叫我们的钢铁企业是钢老大呢?它们平时谁都不认为这个世界是还有“老二”,弟兄们平日里谁也不爱搭理谁,即便是你们每年的矿石胃口是世界第一,饭量再大有时也不过在外国人眼里也是饭桶。就象古代“朝三暮四”成语的愿意一样,得听外人定数量!钢铁业今后发展的路还很长,在未来的十年里潜在的巨大困难将呈现在钢铁业面前,将会遇到“水”的问题、“煤”的问题,一旦“煤”成了问题钢铁必将面临又一“粮食”的灾难性问题,将会比矿石要严重多少倍。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钢铁业的战略在哪里,由谁来实施,怎么实施?到那时还开会吗?
根除中国人“三人成虫”的恶习,在世界钢铁业中成为内战内行,外战也内行。
柏扬曾说:“中国人一个人是条龙,三个人是条虫”。
曾经有个日本钢铁专家入山幸说:“欧洲在政治上有共同的利益,在思想上很容易统一起来。容易形成钢铁联盟。
亚洲就不一样了。亚洲各国经济状况不同,每个国家社会内部的发展也不均衡,到现在我们也没有建立欧盟那样的共同体的基础,也难以建设欧洲钢铁联盟那样的组织”。
其实有的话他不愿说的太明白,那就是政治的原因。他们从来也不愿意看到中国的强大,它们会想尽办法来阻止中国的发展,铁矿石一例就是如此。
但是从中我们也应该看到一些自身的问题,为什么它们的钢铁企业都联合的那么好。看看我们的钢铁企业,个个都在自己的地盘上做“老大”,谁也不买谁的帐,开会来个协议还个打自己的小算盘,说鞍钢与本钢的合并问题已说了很久,鞍钢和本钢都地处辽宁,直线距离也就100多公里,鞍、本联合有自然的条件,有利于鞍钢的发展也有利于本钢的发展,更有利于辽宁冶金工业的发展,然而这么近的距离确不知要用多长时间才能谈到一起!按有关人士的话说:“联合还要有一定的社会条件。两个原来不同的企业,出资人不完全一样,目前的发展状况也不完全一样,还有一系列问题没有解决。比如说厂办大集体的问题,企业办社会问题,国家已经有明确的意见,希望尽快解决,但就目前情况看,有的解决了,有的还没有解决,解决的进程也不一样;再比如,鞍钢是中央企业,本钢是地方企业,税收的问题、利益的问题怎么解决还没有定论,因此说,鞍本的重组还需要一个过程。,这些问题不解决,联合是不可能的,但这些问题什么时候能解决,我说不清楚,这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不是说哪一个单方面就能解决的”。依笔者看如果不站在整个钢铁行业的高度,不站在国家利益的高度,什么时间都未必谈得拢!又据消息说,唐钢与首钢为搬迁与合并之事谈了好几年,除了技术上的操作问题谁又敢说没有谁当“老大”的问题?各自己小算盘的问题?如果都退一万步向我等小民一样来看这个问题----你们合在一起不是整合资源,集约发展,为中国钢铁在世界钢铁业中越干越大,越有发言权,越内行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