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商务会员钢材特钢不锈炉料铁矿废钢煤焦铁合金有色新能源化工水泥财经指数人才会展钢厂海外研究统计数据期货论坛搜索导航短信En
当前位置:钢之家 > 钢铁论坛
   
搜索
显示模式:
查看: 71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对话世界,做大国青年

[复制链接]

105

主题

290

回帖

1480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9-12 11:50:2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记北京大学的“80后”,外国语学院2006级硕士研究生郭晓春

人物简介:
郭晓春: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2002级印尼马来语言文化专业本科生,现为该院2006级东南亚文化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罗杰教授。2005年,她创办了全国第一家以奥林匹克文化为主题的学生社团——北京大学奥林匹克文化协会。2007年1月,她成功申请到了up with people全球杰出青年领袖培训项目的一等奖学金,作为一名国际志愿者走访了近10个国家,并随后前往联合国纽约总部实习。2008年,她带领的团队成功承办北大110周年校庆国际文化盛事2008奥运“冠军论坛”,向着成为世界文化交流青年使者的梦想又迈进了一大步。

青年智则国智,青年强则国强,青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青年的发展总是与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在中华民族和平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今天,我国青年,我国的80后,应该以何种姿态参与国际交流和国际竞争,展示作为大国青年应有的风采?在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有一个女孩儿正在用自己的青春经历书写着这个问题的精彩答案,她的名字叫郭晓春。

一、         永不知倦的自觉承担:
创办全国高校首家奥林匹克文化主题学生社团
郭晓春身边的朋友们都说,她是一个精力旺盛、热情如火的人。2002年考入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至今,郭晓春历任学院团委副书记、学生会和研究生会主席、团总支书记、班级团支书等职务,还创办了全国第一家以奥林匹克文化为主题的学生社团——北京大学奥林匹克文化协会。难得的是,郭晓春很好地处理了社会工作和专业学习之间的关系。
“我觉得,学习是学生的本分,是最重要的事情。社会工作确实占据了我很多时间和精力,但我不会让它影响学习,要统筹兼顾嘛。”郭晓春笑着说。原来,郭晓春有自己独到的时间安排法。无论学生工作多忙,她都会把周六和周日的时间空出来,完全留作学习用。这个时候的她,精神高度集中,效率很高。本科四年,她的学习成绩始终保持在班级前两名,还兼修了经济学双学位。
虽然她的专业是印尼语,但郭晓春从未放松对英语的学习。她知道,要想与世界上更多的朋友交流,不学好英语是不行的。“我喜欢英语,能一天背1000个单词第二天不忘。”郭晓春一脸轻松地笑着说。看着她,你会自然地被她身上散发出的活力和热情感染,也想让自己马上充实起来。
丰富的工作经验、科学的做事方法、出众的学习能力,郭晓春一步一步地积累着自己的力量,为即将到来的挑战做着扎实的准备。
2005年,眼看着奥运气息越来越浓,郭晓春萌发了创立北京大学奥林匹克文化协会的想法。她说,当时出于两个考虑:一是让奥林匹克文化的推广工作在08年奥运会后延续下来,二是为奥运志愿者提供知识和技能上的培训。于是,在大三下学期,在人人都忙着保研、考研和找工作的关口,郭晓春给自己出了个“难题”。从找朋友搭建社团班子的艰难起步,到日后“迎奥运、放飞理想”签名活动、首都高校奥运自行车巡游活动、“说出你心中的奥运吉祥物”竞猜活动的成功举行,郭晓春一直坚持着自己原初的理想和热情,她说,她觉得自己有责任去做这些事情,感觉像是被一种力量召唤一样。
郭晓春的执着也在不经意间写就了两个第一:该社团是全国第一家以奥林匹克文化为主题的学生社团;第二个“第一”是关于她自己的,做志愿者培训的过程中,她越发感觉到我国在这个领域迫切需要向国外学习,第一次坚定了出国学习的想法。

二、         在循行天下中理解世界:
参加up with people全球杰出青年领袖培训项目(一)
机会只光顾有准备的头脑。2007年1月到6月,郭晓春参加了“up with people” 全球杰出青年领袖培训项目,和来自19个国家的73名优秀青年共同经历了22周的全球之旅,访问了美洲、欧洲和东南亚等地的近10个国家。她说,最初是在《环球时报》的一篇报道上发现这个项目的,后来经过四处查询找到了项目的网站,由此开始申请并顺利拿到了offer。
郭晓春说,类似的国际交流项目很多,之所以选择“up with people”是因为这个项目注重文化实践。每到一个城市,项目组都会安排大家住在当地人的家里,统一组织志愿服务、参观学习,还有与当地政经要人商谈交流的机会。对于这种类似古人“循行天下”游历求学的状态郭晓春神往已久。她说,作为学习文化的学生,除了读万卷书,更重要的是行万里路,正所谓“the culture is the way we act”。半年的文化交流实践对她的专业学习和开阔视野有很大帮助,宽广世界的壮阔图景在她的心中逐渐清晰。
国外的新奇发现和经历带给郭晓春新鲜感和探索欲,使她重新审视自己,思考自己的生活方式。
在新墨西哥州的一个小镇上,郭晓春和其他国际志愿者们的工作是给一个遍地牛粪的农场翻土、锯掉田间的旧枝,光是在农场上站一会儿,鞋子就会沾满牛粪。郭晓春说,开始有那么一刻,自己有点儿愣了,这毕竟和自己从小到大的生活环境相差太远。但是,看着其他外国青年开心地挥洒汗水,她很快加入了劳动的队伍。“我觉得咱们国家的青年动手能力有些弱,而且可能因为是独生子女的缘故,我们施予爱心和感知爱心的方面做得也不够好。”郭晓春说,这件事给她很大的触动。
另一件事则使她重新思考自己的生活方式。志愿者们在丹佛有一个月的培训期,郭晓春被安排住在一个银行家的家里,富有的男主人甚至拥有自己的冰球队。无论多忙,男主人只要回家都会主动洗碗,每个周日还会抽出时间和家人一起郊游。银行家告诉郭晓春,人要学会调节和掌控自己的生活,如果总是在一种生活状态中奔忙,就会越来越紧张。
郭晓春说,“那之后我思考了很多。以前我只是想如何找一份好工作,现在我更多地思考什么才是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我希望做世界文化交流的使者,尽可能地帮助更多的人,这大概是我此行的最大收获。”

三、在定位中国时明确使命:
参加up with people全球杰出青年领袖培训项目(二)
其实,郭晓春大四时就拿到了“up with people”的offer,但她一直到读完研一的第一学期后才决定启程。她说,“我想多做些积累,准备好之后再出发,事实证明我是对的。文化交流和碰撞需要你对自己的祖国有深刻的认识,这个过程也会帮助你更了解自己的国家,明确自己的责任。”
每到一个国家,新认识的外国朋友知道郭晓春是中国人后,几乎无一例外地都会跟她提起台湾、西藏和中日关系的话题。“外国人太不了解中国了,对中国有太多的误解和偏见,我必须一遍又一遍地用他们容易理解的方式解释给他们听,这个过程也加深了我对这些问题的思考。”
在国外,郭晓春用实际行动维护着祖国的荣誉。“up with people”团队里有4个日本青年,一次,他们问郭晓春,“为什么很多中国人不喜欢日本人?”在得知日本青年不了解那段历史后,郭晓春和几个中国志愿者在东德自发组织了中日关系论坛。论坛上,来自中国和日本的青年们痛苦地追溯那段充溢着血泪杀戮的灰暗历史。在场的中国青年哭了,因为心头太多纠结的情愫;日本青年哭了,他们震惊于中国同龄人讲述的自己从未正视过的历史;东德的青年也流泪了,他们想到了二战时自己的先人经历的不堪回首的岁月。
中日关系论坛的成功举行引发了郭晓春对于中国青年处境的思考。“我们太需要与世界对话了,世界也愿意倾听我们的声音。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青年必须面对全球范围内的文化交流和激烈竞争,这是不可避免的趋势。我们应该做好准备,积极参与到国际交流中来,这是我们作为中国青年的责任。”
郭晓春是这样说的,也是如此做的。她在“up with people”项目中的出色表现得到了项目组里联合国官员的欣赏,愿意推荐她去联合国实习。2007年7月至9月,郭晓春前往联合国纽约总部实习。
在联合国的三个月,郭晓春从未忘记肩头的责任。为了让更多的中国青年参与国际交流,她积极筹备“up with people”项目在整个中国进行推广和宣传,并努力协助该项目安排2009年的中国之行。“不仅是中国青年,我还希望越来越多的外国青年加入到国际文化交流中来。为了让‘up with people’在政府审批环节更加顺畅,我想到借助联合国的平台促成此事。”在郭晓春的努力下,“up with people”与联合国的合作会议于2007年11 顺利召开了,为大会的前期筹划和准备作了大量工作的郭晓春,深感欣慰地说到:“联合国给青年人期望,青年人则给联合国以希望”。

四、大国青年的感恩选择:
   领衔北大110周年校庆国际文化盛事2008奥运“冠军论坛”
2007年底,回到燕园的郭晓春仍然没有停下脚步,她又全力为what makes a champion?——2008冠军论坛辛勤忙碌着。冠军论坛是国际奥委会设立的奥运会必有项目,北京奥组委授权北大主办这次文化盛宴。为了能够最大地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学校希望能够依托校内社团更好地开展此项工作,‘奥林匹克文化协会’也因此由于它特殊的定位当仁不让。“在老师和同学的努力下,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团队应运而生,当时我和团队中的成员都暗下决心,一定要出彩地办好‘冠军论坛’!”说起冠军论坛,郭晓春神采奕奕,话语中透着坚定和自信。
郭晓春的这份坚定历经了抉择关口的考验。就在她准备投入到冠军论坛的工作时,她得到了去“中金国际”的实习机会。一边是极具挑战和开创性的公益性工作,一边是众人梦寐以求的职业发展机会,郭晓春做出了坚定的选择。她毅然放弃了每月5000元的实习收入和留在中国首屈一指的中外合资投资银行工作的巨大可能,脚踏实地全面配合北大国际合作部开展冠军论坛的各项工作。
郭晓春说,“人要有感恩之心。我能取得今天的成绩,与北大的培养是分不开的,能够为母校110周年校庆献上一份贺礼,对我来讲是难得的报答母校的机会。”在郭晓春看来,这次活动给广大同龄人提供了开阔国际视野、参与文化交流的平台,“我把它当成事业来做。我们还年轻,应该把眼界放宽,只想着找份好工作了事,反而会消磨青春的锐气和活力。”郭晓春平静地解释着自己当初的选择。
感恩决定了付出,选择意味着承担。郭晓春回首为论坛投入的整整九个月,他们的团队有过因稚嫩遭遇的尴尬,也曾有过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争执,更有过无数个熬夜工作到凌晨,无数次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细节也要多次反复的斟酌,为的是对自己负责,对北大负责,对国家负责!郭晓春说,在准备工作开始之初,我们全球华人感受过南方雪灾的震撼,火炬传递受阻的愤怒,更体会了“5·12汶川大地震”的悲痛,但是他们的团队没有畏惧,没有气馁,因为他们得到了来自于各界的关心和帮助,更迎来了温总理对我们的寄语和期望“用热情和真诚的心,为国家赢得尊严和友谊!”
当罗格、陆克文、布莱尔、基辛格、成龙、杨澜、柳传志、李开复、谭盾等等这些来自及各行各业的冠军祝福或同聚北大,共同探讨成功要义,当国际奥委会官员称之为人文奥运的盛典,当无数校内外的人士慨叹这样一届精彩的文化盛宴居然是由一个以学生志愿者为主的团队创造的!当萨马兰奇先生临别时,亲切地对他们说,“i am proud of you , i am proud of china”……郭晓春说,看到这一年来一直为之奔波劳碌的梦想终成现实的那一刻,除了成就,除了辉煌,留下更多的是一种欣慰,一种感动。因为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努力可以让一切成为事实,坚持可以让梦想成真,感恩可以让责任升华!每个人,都能成为冠军——这是此次“冠军论坛”留下的文化遗产,更是郭晓春和她的团队用实践证明的真理!
现在,郭晓春在思考如何走好奥运会之后的文化传播之路。她和同事已经和相关的国际组织建立了初步联系,希望以文化交流项目为突破口,为更多的青年学生参加中西文化交流提供广阔的平台。
郭晓春说,小时候她的父亲常教育她,要拿大笔、写大字、做大写的人。现在,看着女儿站在国际文化交流的广阔舞台与世界对话,展现着作为大国青年,作为新的80后一代应有的大气和姿态,父亲一定会为有这样的女儿感到自豪!而我们作为同龄人,也看到了身边的青春榜样,感受到了郭晓春传递出的榜样力量!
※ ※ ※ 本文纯属【笑傲江湖】个人意见,与【钢铁论坛 | 钢之家钢铁网】立场无关※ ※ ※
回复 快速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关于钢之家|联系方式 |服务项目|服务报价|技术服务|在线订购|企业短信|会员注册 | 网站动态|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与建议|在线客服|我要纠错 |==

您希望联系哪位客服?(单击选择)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