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商务会员钢材特钢不锈炉料铁矿废钢煤焦铁合金有色新能源化工水泥财经指数人才会展钢厂海外研究统计数据期货论坛搜索导航短信En
当前位置:钢之家 > 钢铁论坛
   
搜索
显示模式:
查看: 54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60年购物变迁:从凭票排队到刷卡网购

[复制链接]

429

主题

284

回帖

997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9-12 09:57:4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50-70 吃穿样样凭票

票证就是命根子

    我的父亲是一九四九年出生,新中国的同龄人,据他们那一代人说,当时国家受旧社会通货膨胀的影响,在农村,几乎没有地方可购物,只有在大城市,有一些老字号的布店、药店、杂货铺之类的可供市民选择。后来,国家根据现实状况,制定了定点、定时、定量供应的政策,农村合作社与供销社就是在那个时候诞生。据父亲讲述,那时购物需要持各种各样的购物票:肉票、布票、粮票、油票、化肥票、农药票……甚至生孩子还有娃娃票。当时的购物条件很受限制,各种物品的供应量极小,买个东西经常要排很长时间的队,还经常买不到。[详细]

买东西就像一场“战役”
    上世纪六十年代刚参加工作时,每月只能领32斤供应粮,重体力工能领到36-39斤粮,困难时期家家户户的粮食都不够吃。有一次,有消息说能用1斤粮票买6斤红薯,大家纷纷半夜二三点就去排队购买。肉也是凭票供 应,买回的肉一次炖好,每次炒菜都放点,顿顿只能沾点儿肉味。

 购物还要看售货员脸色

    由于以前吃的是“大锅饭”,干多干少一个样,售货员对顾客也很少有笑脸,根本体验不到“顾客是上帝”的感觉。那时候有个顺口溜:“理发的拿着人头做芋头,手起刀落血迹流,问他态度为何差,工作好坏一样酬。”记得有一次陪父亲去买咸鱼,一个中年妇女在那儿织毛衣,父亲喊了三声同志,那人连头都没有抬,等喊第四声的时候,这人竟然生气地说:“没看我正忙着么?等会儿!”接着又继续去织毛衣了。
买东西就像一场“战役”

    上世纪六十年代刚参加工作时,每月只能领32斤供应粮,重体力工能领到36-39斤粮,困难时期家家户户的粮食都不够吃。有一次,有消息说能用1斤粮票买6斤红薯,大家纷纷半夜二三点就去排队购买。肉也是凭票供 应,买回的肉一次炖好,每次炒菜都放点,顿顿只能沾点儿肉味。

80年代  赶集时一种时尚


羡慕家里经营小卖部的小孩子

    80 年代出生的我,小时候一般身上都揣着不到10块钱的零花钱,记忆中那时的商店和现在的超级市场真是天壤之别,有点儿规模的,兼营各种蔬菜、水果以及副食的商店叫市场;专卖零食的,一般用自己家临街一层的房子做商店的就叫小卖部,当时就特别羡慕那些自己家经营小卖部的小孩子,因为在我眼里,她们每天有着吃不完的零食,我却要有节制地买喜欢吃的零食。还有一个特殊的城市记忆在里面,因为大连靠海吃海,经常会有上了年纪的老奶奶推着小推车,车上摆着两盘煮好的小螺,五毛钱一玻璃杯,这也是一种街边购物方式吧!

最爱“赶集”,跟着姥姥提篮购物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那时候根本就没有听说过“超市”这个名字,购物就是赶集,因为当时还处于物质条件比较匮乏的计划经济时代,集市不是每天都有,要分时间的。平时县城里最繁华的街道,做生意的也是寥寥无几。每到赶集的那天,姥姥带着我,提着手编的提篮,把买好的东西放在提篮里,那时候买的东西并不多,一个提篮就能装得下。我记得买的蔬菜都不用塑料袋装,在秤盘上秤好后直接放入提篮。有一次,老爷在集市上给我买的葡萄,还是用手帕包着拿回来的。

90年代


逛超级市场:“我买东西我做主”

    改革开放后,各种商品涌了进来,渐渐地买东西再也不用票了,油票、布票、粮票、肉票都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慢慢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取而代之的是超市的风起云涌。其实超市最开始的雏形是批发部,好多好多的东西放在一起,价格也比小卖铺便宜好多。但是还不像超市都是开架,可以自由选择。后来有了超市,真是好大啊,那个壮观啊!比之前批发部可宽敞多了、明亮多了、环境也好多了、产品也丰富了、服务也好多了,真的很激动、很开心呢,感觉就像到了购物王国一样,不用站在柜台前让服务员拿这个拿那个,自己可以随心所欲地挑选,没人觉得不耐烦。

经满街一个款,如今衣服穿绝版

    九十年代,人民的生活大大提高,商场里的产品更加丰富。小家庭的“三大件”也有了质的飞跃,由原来的“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变成了“彩电、冰箱、洗衣机” 了。而且,非常普及不算啥事,平常人家都能买的起。当年粮油购买本、副食品本作废了、成历史了,有钱就没有买不到的东西。手机、电脑也逐步普及,家庭“大件”在扩军。[详细]

    国人真正走出票证时代,逐渐进入自由消费时代。从食不果腹到食不厌精,这是一次嬗变。再到后来,我们进入消费丰腴的时代,消费越来越像一种娱乐,人们不再为了某种功能而消费,比如,戴手表不是为了看时间,吃东西不是为了吃饱,而是从消费中找到乐趣。改革开放后,越来越多的人消费日益个性化,越来越趋向于自由,比如坊间有句流行语,“女人的衣柜中永远都少一件衣服”,表面看这说明女人是购物狂,但这恰可说明物质丰腴了,如果商品短缺,谈何选择?同时也说明了选择的自由,个性的自由。“30年前满街一个款,30年后衣服穿绝版”,这句话描摹了真实的消费场景

20年代 n卡在手,享受网购

信用卡、打折卡、代用卡,n卡在手
    九十年代上大学,需要带够学费,妈妈将厚厚一叠钱缝在我的衣服里,一路上都提心吊胆生怕把钱弄丢。现在一入学就能收到一张校园一卡通,一卡在手,在学校里,吃饭、打水、买东西都可以用它。家里去商场买东西更方便了,不用带现金,不用担心有假钱,更不用担心有小偷,有一张信用卡足以。

 享受宅生活,网购乐趣多
    工作忙了,周末不想去逛街,可有些东西,比如书籍,还有衣服等需要买,就去网上选购自己喜欢的商品,直接网上付款,过几天货就到,很省心。出差或者远行去网上提前预定打折的特价机票,等要出发的时候,去机票大厅,拿出身份证,打一张登机牌,省去去窗口排队定票的环节,既省了时间,又节约了银子,甭提心里多高兴了。

平时当年过,过年如平日
    当今中国,物产丰盈,市场繁荣,百姓收入也如芝麻开花年年攀高。现在人们度日宽裕悠然,平时当年过,过年如平日,只不过过年再多添点节庆的喜气而己。尤其是办年货,现在只要有钱,就可随心所欲在超市、菜场购物,买到自已想买到的东西。哪像30年前,人人为“年”奋斗,个个为“年”所累,为那有限的年货起早贪黑含辛茹苦地去排长队。
※ ※ ※ 本文纯属【开花的树】个人意见,与【钢铁论坛 | 钢之家钢铁网】立场无关※ ※ ※
回复 快速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关于钢之家|联系方式 |服务项目|服务报价|技术服务|在线订购|企业短信|会员注册 | 网站动态|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与建议|在线客服|我要纠错 |==

您希望联系哪位客服?(单击选择)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