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商务会员钢材特钢不锈炉料铁矿废钢煤焦铁合金有色新能源化工水泥财经指数人才会展钢厂海外研究统计数据期货论坛搜索导航短信En
当前位置:钢之家 > 钢铁论坛
   
搜索
显示模式:
查看: 377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讨论】宝武钢铁重组模式难复制

[复制链接]

1253

主题

2413

回帖

5101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2-16 10:30:3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I虎气冲天 于 2017-2-16 10:33 编辑

    2月14日是西方“情人节”,在这一天,武钢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因吸收合并宣布退市。去产能背景下,作为钢铁行业的龙头企业,上市18年之久的武钢股份结束了自己的A股生涯。
    在宝钢和武钢两大巨头合并之后,出于成本控制和资源优化配置的需要,双方原有的交叉重叠的产能将有望得到削减。宝钢股份和武钢股份合并后会优化两家钢铁上市公司资源配置,推动合并后上市公司提质增效。二者在区位、研发、采购、生产、营销、产品、技术创新、企业文化等方面都将发挥协同效应。
    其实,早在2016年5月,在宝武合并传言甚嚣尘上、尚未最终拍板之时,宝钢集团就曾挂牌成立宝钢集团钢铁业发展中心、服务业发展中心、金融业发展中心、不动产业发展中心。
    在钢铁企业普遍走“合并转型”之路的促使下,宝钢和武钢的强强联合使得合并重组开始成为钢铁行业新一轮改革的风向。
    而按照规划,新组建的宝武钢铁将全面统筹四大钢铁生产基地布局,整合国内沿海沿江战略区位,多角度、体系化整合钢铁主业区位优势,合理分工布局周边市场,有序对接中国和全球客户,辐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区域。二者将通过生产基地的布局优化,在原料、成品运输仓储等方面采用集约化调配,实现降本增效。
    不过,虽然宝钢和武钢的重组被视为重新拉开钢企重组的序幕,但是宝武合并有着种种的特殊性,宝武钢铁的此次整合与以前钢铁行业的整合有所不同,真正实现了强强联合。
    伴随着作为三大钢铁央企之一的宝钢和武钢的合并落地,也意味着未来钢铁行业内发生的企业间整合重组,将很难再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强强联合”。地方性钢铁国企之间的整合将跨越不同的行政主导部门,很难获得类似宝武合并的政策支持。
    从这个角度来看,宝钢和武钢的此次合并看似成功,但两家钢企巨大的钢铁产量所带来的行业地位以及国家政策的相关扶持力度是其他钢铁企业重组所不具备的。
    不仅如此,钢企重组的推进也远没有想象中的简单。之前发生在钢铁行业内部重组的案例很多,2005年就已启动的“鞍本并购案”,目前也陷入了完全停滞阶段,至今两家企业仍是整而不合,也没有相关部门对整合工作进行推进。也有一些重组并没有很好地实现“1+1>2”的效应,鞍钢重组攀钢之后两个公司经营的整合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而宝钢对于韶钢、八钢的重组也还在消化当中,目前重组之后的生产力尚不具备。
    宝钢前董事长徐乐江曾公开表示,宝钢花了整整17年时间才基本解决了上钢、梅钢十几万人的安置问题。而被武钢重组了的鄂钢,也在被整合之后渐趋没落。钢铁专家、北京梅塔科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总裁许中波去年在接受相关媒体采访时更是表示,钢铁行业此前巨头之间的重组基本上百分百是失败的。
    因此,虽然宝武钢铁的合并给未来钢铁企业间的重组提供了范本,但其模式很难复制。事实上,重组并非钢铁公司期盼的唯一救命稻草,钢铁公司更应该多研究提升企业生产力的方法,不能简单地为重组而重组。
评论本文或转发至:
※ ※ ※ 本文纯属【I虎气冲天】个人意见,与【钢铁论坛 | 钢之家钢铁网】立场无关※ ※ ※
回复 快速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关于钢之家|联系方式 |服务项目|服务报价|技术服务|在线订购|企业短信|会员注册 | 网站动态|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与建议|在线客服|我要纠错 |==

您希望联系哪位客服?(单击选择)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