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04-10-21
- 最后登录
- 2015-9-17
- 阅读权限
- 80
- 积分
- 13984
- 精华
- 0
- 帖子
- 396
|
新中国成立60年,山西省gdp从1952年的16亿元到2008年的超过7000亿元,实现了跨越式的大发展。省统计局今日召开的山西省60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统计新闻发布会上透露,2008年,全省gdp达到7055.8亿元,平均每天创造gdp19.3亿元,超过1952年全年水平。全省人均生产总值突破20000元,达到20742元。自2002年以来,山西人均生产总值稳居中部第一位。 新中国成立之后,依靠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矿产资源,山西省作为全国能源原材料基地的定位逐步清晰,并有力地推动了全国经济发展。60年间,山西共生产原煤106.3亿吨,占全国生产总量的四分之一以上。2008年,山西原煤、焦炭、镁、不锈钢产量位居全国第一位,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1952年的14.3%增加为2008年的56.5%,是全省经济“半壁江山”。
丰富的资源让山西省在进入新世纪后,经济实现连续7年两位数的增长,并大大增强了山西省的财政实力。与1952年的1.8亿元相比,2008年山西省财政收入已达1518.8亿元,增长830倍。
工业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第三产业也成为推动山西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2008年,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2370.52亿元,比1952年增长122倍,年均增长9.0%。尤其是丰富的旅游资源让山西省旅游业在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提高群众生活质量方面作用日益显著。2008年全省旅游总收入达739.3亿元,比1985年的4800万元增长1500多倍。
作为经济发展的三架“马车”之一,1949年全省直接出口额只有145万美元,到1978年直接出口总额也只有731万美元,进口为零。到2008年,全省海关进出口总额达到143.9亿美元,其中进口达到51.5亿美元,出口92.4亿美元。进出口总额在全国31个省(市、区)的排位由1978年的第27位前移到第17位。目前,与山西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达到190个。
经济的发展让山西省居民的钱包也日益殷实。山西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52年的126元提高到2008年的13119元,增长103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74.8元提高到4097.2元,增长53.8倍。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由1952年的93.3元、1978年的275.4元增加到2008年的8806.6元,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由1954年的70.3元、1978年的90.6元增加到2008年的3097.5元。消费也逐步由温饱型向享乐型和发展型转变,住房、家用轿车、旅游、文化娱乐、交通通讯等消费热点持续升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