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12-8-6
- 最后登录
- 2013-7-26
- 阅读权限
- 70
- 积分
- 1252
- 精华
- 0
- 帖子
- 14
|
在汇率体制改革行至中途时,中国如何应对“超额”外汇储备?经济学界提出的策略之一是,将外汇储备优质资产打包,出售给机构投资者,从而逐步实现藏汇于民。这一平滑超额外汇储备的新思路,也引发了学者热议。
资深经济学家小一在今年第5期财新《中国改革》月刊撰文提出,逐步实现藏汇于民,是外汇储备理想的退出安排。“条件成熟时(人民币汇率大体均衡),外汇储备完全有条件像香港盈富基金那样,把多年来在全球投资的最优质、最整齐、最流动的金融资产打成小包,以公开招标的方式,按市场价格出售给机构投资者。”
文章认为,在这个过程中,央行能够收回人民币流动性,存款准备金率就可以下降,央票可以“退休”,央行资产负债表相应缩减,从而实现国家外汇储备有序转为藏汇于民的“乾坤大挪移”。
瑞信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陶冬在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一个很有意思、有一定操作性的方案,值得探讨。但目前看,这一方案存在一些具体的问题。
盈富基金当年买入香港大量资产,是亚洲金融资产暴跌的1997年,那时候买进的资产估值比较低,内含的投资价值则比较高,等于香港政府抄了个底,在金融风险过去后,港府再通过提供折扣优惠和赠送红股,转让给民间投资者。
陶冬称,而国家外汇储备资产中,最大的资产就是美债,其余还有一些各地的国债,在全球流动性泛滥之下,各国的国债都处在泡沫状态,现在打包出售出去,“到底是藏汇于民的乾坤大挪移还是风险的乾坤大挪移,这是一个问题。”国家把手上的泡沫资产转移到了民间机构投资者手中,某一天当欧美退出量化宽松的时候,这些风险将很可能会在民间持有的这些债券中爆发。
陶冬表示,国家外汇储备的特性和民间投资的特性也是不一样的。外汇储备对于流动性和安全的考量非常高,相对地,投资回报的考量变得不那么重要,因此,投资标的和风险敞口方面,外汇储备和民间投资都有一个明显的错位,这个错位怎么解决不那么容易。与此不同的是,盈富基金和其对应的民间投资基本都是买香港股票,这就相对容易。
同时,他认为,如果大规模的国家外汇储备向民间机构投资者转移的话,会有一个明显的流动性收缩。外汇储备是美元等外汇构成,机构需要用人民币来买这些,等同于抽掉了国内的流动性,尽管理论上有可能通过对冲等方式解决,但是3.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里面,哪怕是10%,对于国内流动性和国内的金融资产价格都会造成一个冲击。“当时积累高额外汇储备的原因就是要维持金融稳定,如果这样做的话就和开始的初衷有背离。”
陶冬提出,当前海外资产价格相对便宜,民间为什么不能直接去买,而非要把外汇储备的资产转换过去?现在,美国的房地产和欧洲的一些实体资产较为便宜,而由于国家外汇储备的特殊性,不一定能买得到这些资产,为什么不在一些政策和资金上鼓励和支持民间机构去海外直接购买?
他说,可以理解,这个转换的过程是可以消减外汇储备,但是站在民间机构的角度上,是不是也需要这个转换呢?只要把合格的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放开,就没有必要利用现在存有的资本限制,逼着民间机构去收购他自己的资产。
他担心,打包外汇储备出售给民间机构,愿望是藏汇于民,可能造成风险转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