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04-10-29
- 最后登录
- 2024-11-22
- 阅读权限
- 80
- 积分
- 46862
- 精华
- 0
- 帖子
- 2486
|
措施与方法——兼并重组 技术革新
1973年,日本粗钢产量达峰后,日本钢铁行业积极采取多项措施,保持其国际市场竞争力。1980年,日本成功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粗钢生产第一大国,这一地位保持了18年。
首先,借助国家及民间资本力量,通过兼并重组积极开展产业结构调整。在粗钢产量达峰后,日本钢铁行业也一度出现产能过剩,市场供过于求现象严重。日本钢铁行业借助国家及民间资本力量展开兼并重组,在倒逼落后产能退出市场的同时,在细分市场形成高集中度,避免无效或同质竞争,逐渐形成大产业集团。
在二战结束后的一段时间,日本国内曾有过近50家钢铁企业。之后,日本政府通过相关政策和鼓励措施,不断开展企业联合和产能重组,目前已形成以日本制铁、JSW和JFE3家为主的钢铁格局。世界钢协2023年的报告显示,2023年以上3家企业的粗钢产量合计为9490万吨(包括其海外在产产量),甚至超过当年日本国家粗钢产量。以全球排名第三位、年产粗钢4366万吨的日本制铁为例,该公司由多家钢铁厂组成,分布在日本国内的八蟠、名古屋、釜石、东京以及越南、巴西、印度等多地,还包括了相应的钢铁冶金相关设计院所、设备制造单元等机构。
从日本钢铁工业史上看,日本钢铁工业最重要的3次兼并重组包括:1970年,八幡制铁与富士制铁合并成新日铁;2002年,日本钢管与川崎制铁合并成JFE钢铁公司;2011年,新日铁和住友金属合并成新日铁住金公司(后更名为日本制铁)。通过不断的整合,日本钢铁工业高集中度的格局逐渐成形,实现有效调节市场供给,提升原料端采购话语权。
其次,积极开展技术革新,推动产品结构高端化发展。日本钢铁工业在学习和引入的同时,不断寻求技术吸收后的应用革新,如从1951年引进美国带钢连轧技术开始,不断寻求原有技术指标的突破,带动其钢铁工业技术不断提升,乃至超越提供国(美国)。目前,日本钢铁行业技术已进入世界先进水平行列。20世纪60年代后期,日本从钢铁技术进口国转变为出口国,保持了自1973年后在全球钢铁行业的领跑地位,行业技术经济指标始终处于世界领先位置。
同时,日本不断减少对普通钢材的投资和生产,持续将投资重点向高附加值产品倾斜。据统计,1990年—2011年,仅全球特殊钢专利中,日本的申请量占比就超过了全球申请总量的71%。通过持续的科研投入,日本在特殊钢综合发展能力领域的领先位置逐渐稳固,其特殊钢产品技术含量提高。
再次,积极引进先进管理体制,企业信息化水平提高。早在1977年,日本钢铁行业就已经有大型管理计算机175台、过程控制计算机585台。高度的信息化应用带动了日本企业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国内外市场竞争能力的加速发展。同时,日本还通过精益生产,对原材料、炉料及冶炼过程精确控制,实现其精细化管理的目标;通过严格执行“及时生产”(Just-In-Time,JIT)原则,提高其资源使用效率,缩短生产周期;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系统,如全面质量管理(TQM)和六西格玛管理方法,确保其钢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进而提升其钢铁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最后,不断调整产业投资策略,形成从上游原料供应至下游贸易物流乃至加工消费整体产业链的合理化布局。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日本抓住主要资源国家经济发展缺少资金以及全球货币体系重建等机会,推动三井物产、丸红、伊藤忠等商社对澳大利亚和巴西的矿产资源进行投资,获得了必和必拓、力拓、淡水河谷等矿业资源巨头的股份,获得其生产所需的金属资源。
以铁矿石为例,2023年,日本共获得权益铁矿超1亿吨,其中,JFE83万吨、伊藤忠2270万吨、丸红853万吨、三井物产3890万吨、NSSMC1010万吨、JSW919万吨、住友金属251万吨、三菱商事926万吨。以当年日本8700万吨粗钢产量计算,其钢铁生产所需铁矿石资源不超过8300万吨,剩余的1000余万吨铁矿石用于向中国销售。从这个意义上讲,日本是一个铁矿石的“净出口国”。
同时,日本钢铁工业积极向下游延伸,通过整合日商岩井与METAL ONE成立新的美达王株式会社,负责日本钢材的销售。与此同时,日本还成立了半官方的石油天然气金属矿物资源机构,负责全球金属矿业及石油能源领域的市场研究和投资、并购机会寻找,以保障日本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和矿产资源的稳定供应与使用。通过进行全产业链布局,日本在自然资源极其贫瘠的情况下,实现了经济发展所需矿产资源的稳定供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