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商务会员钢材特钢不锈炉料铁矿废钢煤焦铁合金有色新能源化工水泥财经指数人才会展钢厂海外研究统计数据期货论坛搜索导航短信En
当前位置:钢之家 > 钢铁论坛
   
搜索
显示模式:
查看: 4259|回复: 2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叶永烈:我写“文革”史

[复制链接]

429

主题

284

回帖

997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7-22 08:24:0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决定从事“文革”研究和写作的缘起,是1981年春,我在电视上看到了审判“四人帮”的转播,震动很大。我发现审判中揭露出来的大量事实,比任何虚构的小说都更加惊心动魄。另外,那时我还读了《第三帝国的兴亡》,那本讲述纳粹德国历史的巨著,也让我深深震撼。“四人帮”也叫“上海帮”,“文革”十年我都是在上海度过的,作为上海作家,我想自己写作这段历史,会比其他地方的作家更占优势。所以在二十年的时间里,我跑遍上海、北京乃至全国,大量查阅“文革”档案和资料,寻访亲历者,包括陈伯达、王力这样的“中央文革小组”主要成员,留下他们的口述历史。
我们写历史,常常陷入的一个误区,就是以“后来”定“当初”。一个人后来成了坏人,那他当初也必定很坏,反之亦然。所以我们会看到很多人的回忆录里,都有意隐去或者增添某些内容,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也常带有明显的立场。比如毛泽东1948年在城南庄脱险,陈伯达是救了毛泽东的,可是连聂荣臻的回忆录里也不提陈。因为陈伯达后来成了“文革”的主犯之一,人们写到他的时候就讳言这个事情。像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我在写作中遇到矛盾的材料,就必须仔细甄别。当时就是当时,后来就是后来,江青当年也走过一段革命的路,我书里就没有写她是“叛徒”。

  史学研究历来重视文献,文献的“文”指档案材料,“献”就是口述史。我认为当代人写当代史的优势就在于对“献”的重视。那些档案,现在还处于保密阶段的,有可能过个几十年、上百年,后人能很方便地查阅。但是当事人越来越少,我当年采访的许多人现在都已经离世了,所以这些第一手的材料就无法复制。我很看重这种原创性,也相信这本书的价值正在于此。

  命笔三难

  “文化大革命”史,是中国当代史研究工作中一片暗雷四伏的处女地,一片忌讳甚多的是非之地。

  写作《“四人帮”兴亡》,主要存在着三大困难:

  一是采访难。这本书建立在大量采访当事人的基础上,“文革”的直接当事人往往很敏感,不愿开口,所以这种特殊的采访是很艰难的工作。

  二是写作难。本书是从“四人帮”每个人的发展历程切入,事实上描绘了整个“文化大革命”的全景。“四人帮”的兴亡,贯穿十年“文革”始终,涉及很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和重要的人,写作中要特别注意分寸的把握。事实要求高度准确,哪怕一两句话有出入,可能就会招来意想不到的麻烦。

  三是出版难。1986年就曾有出版社得知我的写作计划,准备出版,结果在书稿付厂排印后又因故停止,直到1988年才陆续出版了本书的初稿,也就是王、张、江、姚四人的传记。这次人民日报出版社推出的三卷本《“四人帮”兴亡》,经过新闻出版总署审批,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审读,才最后通过。

  以“文”入史

  这本书应该说是用文学的手法来写历史,因为我是作家,用作家的眼光来看,重大的历史事件是不能虚构的,但细节一定要充分,重视可读性。我认为作家这个职业就是捕捉细节的职业,而史书往往不会这样写。比如“四人帮”被捕之前,我都写到了,江青那个下午还在摘苹果,王洪文那天正在看电视,一直到时间差不多了,他的秘书喊他,老王,该走了。他才走出去。姚文元离开家的时候,夹着一个公文包,匆匆忙忙就走了,他妻子还追出来说,你帽子忘戴了。这些都是真实的细节,虚构就没有意义了。有的作家写江青被捕时又哭又叫的,这就不对。我做那么多采访的目的,就是让当事人还原当时的环境和细节。

  这部书还要继续做补充和修改,因为好多历史的真相还没有搞清楚,我的采访和研究工作还在继续。很感谢中央党史研究室的同志们,他们对本书给予了肯定,在审查中也没有太多的意见,修改也比较简单。
评论本文或转发至:
※ ※ ※ 本文纯属【开花的树】个人意见,与【钢铁论坛 | 钢之家钢铁网】立场无关※ ※ ※
回复 快速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4

主题

5131

回帖

976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沙发
发表于 2009-7-22 10:52:35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开花的树 发表于 2009-7-22 08:24
决定从事“文革”研究和写作的缘起,是1981年春,我在电视上看到了审判“四人帮”的转播,震动很大。我发现审判中揭露出来的大量事实,比任何虚构的小说都更加惊心动魄。另外,那时我还读了《第三帝国的兴亡》,那本...

呵呵,历史是史实,着重在于什么人去“写”,即人的分析,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有什么的立场和世界观就会对历史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以当年的事实,陈伯达当年是“返身去救”,程度上并未达到“救了”,从这点说就可以演化出众多的以讹传讹版本。但也可以看出当时陈对毛的敬意感情,当年陈是毛的政治秘书。

然,事情永远是变化的。作者是没看到后来陈的自我嚣张和目空一切,居然还大肆批毛,与毛在理论上一争高下。此人与彭没什么两样,一边日以继夜地手捧毛著,紧跟毛的身边刻苦学毛的战略思想、战法战术,事后一面还酸话贬毛,全然忘记了自己的那点文化水是看了谁的著作才得以提高的,是谁熏陶的你。我的意思不是不可以,但这是要看功底、实力和实践战绩的。


二人临死前也基本都说了同样的话。

陈:我当年是救过主席的!
彭:我要见毛!(痛哭不已)


真正有真理的人物也决不会是这个样子的,骨头!    
※ ※ ※ 本文纯属【封神老沙】个人意见,与【钢铁论坛 | 钢之家钢铁网】立场无关※ ※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4

主题

5131

回帖

976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板凳
发表于 2009-7-22 11:13:13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封神老沙 发表于 2009-7-22 10:52
呵呵,历史是史实,着重在于什么人去“写”,即人的分析,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有什么的立场和世界观就会对历史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以当年的事实,陈伯达当年是“返身去救”,程度上并未达到“救了”,...


作者有机会再了解一下那个国民党的高级将领黄维吧。

y自己把淮海战役都打成这样了,连人都被共军生擒活捉了,这厮教育释放后直到到80年代嘴还死硬,不是怨友军,就是骂老蒋笨蛋,反正自己就是一个字--对!

试问,在等待黄伯韬的徐州兵团西撤时,黄维在整整两天时间的原地等待中,自己还知道大军要过河西撤,y居然不提前架桥!这才是导致他如此战败的根本原因和节点,这也能埋怨老蒋和共军???呵呵。

都是孟获级人物,你要光听他的,这历史还不乱了套。      
※ ※ ※ 本文纯属【封神老沙】个人意见,与【钢铁论坛 | 钢之家钢铁网】立场无关※ ※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4

主题

5131

回帖

976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地板
发表于 2009-7-22 11:30:21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开花的树 发表于 2009-7-22 08:24
决定从事“文革”研究和写作的缘起,是1981年春,我在电视上看到了审判“四人帮”的转播,震动很大。我发现审判中揭露出来的大量事实,比任何虚构的小说都更加惊心动魄。另外,那时我还读了《第三帝国的兴亡》,那本...

陈伯达是救了毛泽东的,可是连聂荣臻的回忆录里也不提陈。====不提,但也并未否!
※ ※ ※ 本文纯属【封神老沙】个人意见,与【钢铁论坛 | 钢之家钢铁网】立场无关※ ※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9

主题

284

回帖

997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5
发表于 2009-7-22 11:40:40 |只看该作者
高中历史课本就几句话概括了文革。。。
忘记历史等于背叛。
※ ※ ※ 本文纯属【开花的树】个人意见,与【钢铁论坛 | 钢之家钢铁网】立场无关※ ※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4

主题

5131

回帖

976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6
发表于 2009-7-22 11:46:32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开花的树 发表于 2009-7-22 11:40
高中历史课本就几句话概括了文革。。。
忘记历史等于背叛。

高中历史课本?呵呵。

先得要搞清历史。
※ ※ ※ 本文纯属【封神老沙】个人意见,与【钢铁论坛 | 钢之家钢铁网】立场无关※ ※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4

主题

5131

回帖

976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7
发表于 2009-7-22 11:48:20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封神老沙 发表于 2009-7-22 10:52
呵呵,历史是史实,着重在于什么人去“写”,即人的分析,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有什么的立场和世界观就会对历史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以当年的事实,陈伯达当年是“返身去救”,程度上并未达到“救了”,...


有什么的立场和世界观就会对历史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 ※ ※ 本文纯属【封神老沙】个人意见,与【钢铁论坛 | 钢之家钢铁网】立场无关※ ※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4

主题

5131

回帖

976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8
发表于 2009-7-22 12:50:44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封神老沙 发表于 2009-7-22 11:13
作者有机会再了解一下那个国民党的高级将领黄维吧。

y自己把淮海战役都打成这样了,连人都被共军生擒活捉了,这厮教育释放后直到到80年代嘴还死硬,不是怨友军,就是骂老蒋笨蛋,反正自己就是一个字--对!

试问...

历史不会给你第二次假设。

若真给你第二次机会的话,估计也是七擒,哈哈。     
※ ※ ※ 本文纯属【封神老沙】个人意见,与【钢铁论坛 | 钢之家钢铁网】立场无关※ ※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4

主题

5131

回帖

976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9
发表于 2009-7-22 13:25:36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封神老沙 发表于 2009-7-22 10:52
呵呵,历史是史实,着重在于什么人去“写”,即人的分析,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有什么的立场和世界观就会对历史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以当年的事实,陈伯达当年是“返身去救”,程度上并未达到“救了”,...

例子还有那个研究毛的沈志华(专研究50~60年代中苏关系史的)。

不能不说,他的确是很有史实。

但:

1,关键在于其个人分析部分。这受自己的视野高低、思想水平的影响很大,即所谓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2,他事前就没搞明白什么叫政治家,这也是一般史学者都普遍容易犯的常识性错误。毛当然也是政治家,还是中外历史上难得一见的大政治家。这点,各位能ok否?
※ ※ ※ 本文纯属【封神老沙】个人意见,与【钢铁论坛 | 钢之家钢铁网】立场无关※ ※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4

主题

5131

回帖

976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10
发表于 2009-7-22 13:29:41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封神老沙 发表于 2009-7-22 13:25
例子还有那个研究毛的沈志华(专研究50~60年代中苏关系史的)。

不能不说,他的确是很有史实。

但:

1,关键在于其个人分析部分。这受自己的视野高低、思想水平的影响很大,即所谓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理解了我的这个第二点,你就知道那个张戎满嘴放的什么屁了。

你就说史实得了,如此低下的个人分析偏见,我看就免了!她就不懂什么叫政治和政治家,什么叫“大爱无边”,何谓“大仁”。

革命不是请客送礼。   
※ ※ ※ 本文纯属【封神老沙】个人意见,与【钢铁论坛 | 钢之家钢铁网】立场无关※ ※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关于钢之家|联系方式 |服务项目|服务报价|技术服务|在线订购|企业短信|会员注册 | 网站动态|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与建议|在线客服|我要纠错 |==

您希望联系哪位客服?(单击选择)

回顶部